发布时间:2011-4-15 8:53:30
记者: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福建如何实现标准化学校建设的目标任务?
鞠维强:我们将督促各地按照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15年前基本配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基本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由省政府与各设区市签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书,制定分年度推进计划,强化经费保障,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实验室、功能室、图书室和卫生室建设,配齐相关教学仪器设备,保证教学需求。省级将安排专项经费,对各地义务教育标准学校建设进行补助或奖励。我们将结合校安工程的实施,加强科学规划,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城关地区及城乡结合部增加9万个学位,满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集聚地区及城镇化发展较快地区的义务教育入学需求。2012年底前在全省所有92个县(市、区,开发区)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在2017年底前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记者:师资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福建省准备如何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
鞠维强:未来几年,我省将持续做好县(市、区)域内公办学校教职工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工作,通过实行教师的“县管校用”,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为主负责组织好本区域内教师在城区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以及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原则上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教师都要进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要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以上。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长也要进行交流。继续加大对薄弱学校的对口扶持,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必须要有在农村学校任(支)教1年或薄弱学校任教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城镇义务教育学校40周岁以下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要有在农村任(支)教2年以上的经历。全省已布点在11个县(市、区)开展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试点改革工作,通过试点探索和示范引领,力争到2012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骨干教师在各校分布比较均衡,县域内师资配置相对均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记者:福建在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有何举措?
鞠维强:我省于2010年先后下发了《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有关工作的意见》,意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扎实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在课程管理方面,实行课案实施方案报备和公示制度,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协调解决学校在紧缺学科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管理,定期对学校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专项督查,督促学校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确保在2012年之前各级各类中小学能开齐开足省颁规定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强化省、市、县三级教研部门联动,组织开展经常性教学研讨活动,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指导与服务,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在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启动“小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系统”研究,构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深化中考中招模式改革,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中招体系,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初中校比例提高到50%,使薄弱学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共享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在减轻课业负担方面,明确中小学办学行为“五规范”要求,启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督机制和制度的研究,加大督促检查和处罚力度,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记者:福建如何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
鞠维强:我省是农民工主要流入地省份之一。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通过扩大办学容量、强化服务管理,努力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实现了近90%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与学校就读,并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一是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公共教育体系。省级近3年均安排专项经费,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任务重、且问题解决较好的县(市、区)给予奖励,支持这些地方扩大城区教育资源,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需求。2010年下达专项补助资金2.5亿元,比上年度增加了1.4亿元。二是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地和学校从“方便入学、有序管理”入手,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在收费标准、教育管理、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费用减免和生活补助。三是积极创造条件,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目前,我省设区市一级均制订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中招的相关规定,使得农民工子女能够在流入地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