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4-15 8:48:31

   义务教育是造福人民群众的重大民生工程,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乘着“两会”春风,信步踏上“十二五”开局之年,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为发展契机,福建义务教育翻开了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教育均衡”的内涵就是让每个学校每个学生平等分享教育资源。而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我们首先要实现社会优质资源的共享,让每一个学校均衡拥有发展的物质、人力和信息资源。几年来,福建省在“资源共享”上做足文章,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共享财力资源,教师稳步成长学校持续发展

  经费保障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没有财力保障,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学校没有建设资金,校长、行政官员难为无米之炊;教师的物质生活没有保障,强求他们精神崇高就难免脱离现实。在厦门,我们看到了学校和教师物质生活的双重保障。

  加大教育投入,突破口在农村,厦门市把农村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建设作为均衡城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十一五”以来,厦门市共投入5亿多投入农村义务教育体系建设,共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项目198个,并同步配置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等,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农村学校建设得到保证后,农村教师物质生活的改善成了厦门市政府落实“为民办实事”的又一抓手。今年初,厦门市真正实现了全市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同城同薪”和“同城同编”,不论是市中心的学校,还是山区海岛最偏远的学校,教师工资待遇标准和教师编制标准完全一致,为全市义务教育教师的进一步均衡配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行“同城同薪”后,农村教师的劳动价值得到了应有的回馈。农村教师个人发展态势的良性循环为他们扎根农村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也就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共享人力资源,教师同步成长学校创新发展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济基础是保障,但师资的均衡是重点。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师资建设,深刻认识到其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于2008年11月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全面科学地规划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在福州市台江区,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创造性行动,并深切感受到其创造性成果之于教育均衡发展的助益。“小片区”管理模式让该区的教师在互动交流中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并共同成长;师资的流动又激活了不同层次学校的发展潜力,让他们以创新的姿态寻求各自的突破。

  近年来,台江区将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作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措施,他们极探索教师校际交流机制,推动交流工作落到实处。他们确立了教师校际交流制度,明确规定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含校长)要进行交流,且每年交流人数要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以上;他们创新了教师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教师“以区为主”管理体制,实行全区教师管理“七个统一”,即统一人员管理、统一教师待遇、统一核定教师编制、统一岗位结构比例、统一教师聘用办法、统一教师调配和统一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他们建立了分学区交流机制,以中心校、优质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建立学区,全区小学分为4个学区、中学为1个学区,统筹安排学区内各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学区内学校的硬件、课程、教师资源共享,让教师由“学校人”变为“区域人”,在学区内进行校际交流。

  如今,我们用文字来描述这样一个改革历程,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规避了它可能遇到的阻力。可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盘点一路的风雨,却分明看到了它之于传统观念的挑战。该区一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这样告诉记者:“许多人难以接受这样的调整,让优质校的教师去薄弱校,不情愿和不甘心的认知是难免的;让薄弱校教师进入优质校,惶恐和担忧也在所难免。哪一边的工作都需要协调。更不用说‘七个统一’给人的震撼了,一开始,大家都难免持排斥和怀疑态度。好在现在一切都走上正轨了,让人欣喜的是,这种‘小片区’管理模式不仅让优质校和薄弱校都得到了发展,而且让许多教师受到了精神的洗礼。”一位从优质校调往薄弱校的教师满怀深情地说:“克服了重重现实困难和心理障碍,我满心委屈地来到了薄弱校。可是当我真的融进了薄弱校,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在同一片蓝天下,薄弱校的孩子同样有权利接受好的教育;怀着同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薄弱校的教师同样有权利获得专业的成长;同样背负教育重担,薄弱校同样应该得到应有的建设。我们只是与人分享了自己的知识,却得到了心灵的丰盈,我现在觉得很幸福!”

  共享信息资源,教师幸福成长学校跨越发展

  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机会才是稳定农村师资的重要砝码!这点可能曾经被忽略,但是福建敏锐地发现它之于教师和学校的激励作用,并把它作为推进均衡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薄弱学校和农村教师提供与优质学校、城镇教师共享课程改革成果、共同成长的机会,促使教学质量的均衡的实现,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扫除可能的障碍。

  福州市台江区通过教师轮岗交流和骨干教师引领示范,推动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学科优势互补,促使薄弱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了优质校与薄弱校竞相发展的局面。福州市台江区光明小学是2008年以原来的瀛江小学为主体改建而成的,有着40多年历史的瀛江小学是校舍破旧、教学质量低的薄弱校。硬件设施完善以后,教育行政部门着力改善他们的办学质量,在原瀛江小学的基础上,新增教职工10位,并与台江第五中心小学的老师实行轮岗交流。轮岗交流让光明小学的教师共享了台五小这一优质校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让光明小学原先平静如一潭湖水的教师队伍活了起来,大家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从教学基本功到教学理念,从课程论到教学方法,学习内容完全扩展开来。通过骨干教师的交流带动,此后的2009年和2010年,曾经在该区教育系统“三赛三比”绩效考核中排名靠后的光明小学,分别跃居小组第三名和第一名。

  而海沧锦里中心小学的曾惠娟老师的经历更让人振奋。传统观念中,参加省级教学比赛的都是城镇重点小学教师的专利,这样的成长机会对教师而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2009年,作为农村中心小学一线教师的曾惠娟代表厦门市参加了福建省第八届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并凭借灵动鲜活的教学荣获一等奖及最佳现场教学奖。2010年4月,她再次代表厦门参加福建省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并获特等奖。这充分体现了信息资源在城乡学校的共享。能够为农村教师提供这样的机会,这是一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魄力;抓住机会并有所作为,这展现了一个农村教师的实力!作为福建省农村骨干教师,曾老师每每这样介绍自己:从教十几年来,一直默默耕耘在农村教学第一线。有了众多展示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这样优秀的教师一样可以扎根农村,这应该就是均衡教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