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招办主任解读平行志愿特点及填报策略

福建省高招办主任 林其天  发布时间:2011-6-14 12:36:11

一、“平行志愿”是怎么回事?

  原来实行多年的志愿填报方式,被招生系统描述为“梯度志愿”,改革后的叫“平行志愿”。“梯度志愿”和“平行志愿”区别在哪里?所谓“梯度”,是分层分级来运作的,就是先把所有院校分成几个批次,比如说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在同一批里又设置了几轮投档、录取的运行方式,第一轮是第一志愿、第二轮是参考志愿、第三轮是调剂志愿等,每批都分几轮进行,这就是“梯度志愿”的设置形态和运行方式。

  现在实行的“平行志愿”,改变了“梯度”配置的结构,变成平行地设置几个院校栏目。也就是把原来第一志愿只有一所学校,万一竞争不上,只能到第二轮(第二志愿)去竞争的这种设置形态改变了。

  现在的“平行志愿”在第一轮就同时设置了好几个院校的栏目,这些栏目之间是一种并列结构的关系,他们都是第一志愿,也就是把“梯度”变成“平行”了。

二、志愿设置不同带来投档方式变化

  “梯度志愿”实行的是志愿优先,然后看分数。在这种设置下,每人只能选一所学校,投档时就要先按学校来检索,看都有哪些考生填报了,在填报同一学校志愿的考生中比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投档,按照投档比例投满为止;比如按1:1.2投档,就是招100个投120个;假如上线的生源不足,比如要招100个,但上线的都投了也才投出90个,那剩下的计划空额就等在那里,要依靠第二轮投放“参考志愿”(也叫“第二志愿”)时补充投档。第一轮每一所高校的第一志愿都投档完毕后,就进入录取阶段,这时叫预录取,每一所高校确定预录取名单后还要提交省高招办审核,如果理由正当,就审核通过予以确认,这时预录取就转为正式录取,然后进入数据库,接下来要打印录取花名册等;等到每一所高校的预录取结果审核工作都结束了,第一轮投档与录取工作也就结束,然后进入第二轮(也就是“参考志愿”的投档与录取)。

  “平行志愿”正好相反,它的录取规则是“分数优先”,然后才“遵循志愿”。按照“平行志愿”的设置特点,考生选的高校不是一所了,而是同时有4所(或更多),所以就要改变规则。这好比我们乘车,有100辆车都停在那边,那么多人,谁先上谁后上呢?谁该上哪辆车呢?事先定好规则,大家先来比分数,谁分数在前谁就可以先上,这就是“分数优先”。

  谁先上哪辆车也事先挑好了,不能100辆都任由你挑,一个人事先可以挑选4辆(为了尽量让大家都能上自己满意的车,还会要求大家事先把想上的4辆车排出顺序),按分数高低排队轮到你上车时,要看你事先选择的4辆车客源情况。假如第一辆车有空位,你就可以上这辆车,假如这一辆已经满客了,那就要看第二辆乃至第三辆、第四辆的情况。以此类推,哪一辆还有空位就上哪一辆,除非你事先判断失误,选择失当,所选的车都上满了人,没有空位,那你也就没有上车的机会了;碰到这种情况,就要等下一轮,也就是要看还有哪些车没被人坐满,还有空位公布出来征求志愿,你才有机会再去选择、再去竞争。这就是“遵循志愿”。

  具体怎么运作呢?首先考生要排队,排出位次来,不能挤到一起。现在同分的考生相当多,所以必须在分数上分出先后。这个规则事先也公布了。在总分相同的情况下怎么分位次呢?文科考生在总分相同时先比语文,语文再相同时比文综,文综也相同时比数学,最后比外语;理科考生总分相同时先比数学,之后比理综,接着比语文,最后比外语。如果都比下来还有相同的,只好两个人并列;当然这种概率极低。

  跟排位次相关的是加分的处理。文件上也有规定,凡是固定的政策性加分都要加到总分里去排位次。这种固定的加分都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全国通用。

  排出位次后,“平行志愿”的投档才可以运作。谁在前谁就获得优先的检索投档权。请大家注意,这里仅仅是说检索投档权,并不等于被录取。招生首先要投档,档都投不出去后面就没有录取可言,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把你的档案投出去。比如说某一个考生是排在第1000名,前面999名的检索投档都做过了,轮到第1000名时,计算机系统就开始检索你所填报的“平行志愿”(本科有4个栏目)。

  那么计算机怎么检索呢?是按照4个栏目的顺序从前到后依次检索。大家要问“平行志愿”有没有顺序?当然是有顺序的。这种顺序是自然形成的,也就是先检索你的第一栏(A栏),A栏如果可以投档就投出去了,A栏如果不能投,在往年“梯度志愿”时只有一次机会,那就意味着“第一志愿”落空了,现在因为是“平行志愿”,还有后面的3次机会,第一次机会投不了没有关系,系统可以马上检索第二栏(B栏),第二栏也不行还有第三栏(C栏),第三栏还不行还有第四栏(D栏),只要有一栏填报恰当就能投出,除非你填报的四栏都被前面分数比你高的考生投满了,才无法投出。你的检索投档完成后,机会才轮到排在你后面那位考生。

三、投档后怎样录取?

  投档是以每所高校的招生计划总额来投的,这时候不考虑专业,因为专业太多了,相应的专业录取规则也很多,所以没办法按每一个专业的招生计划数来投,只能按学校的招生计划总量来投。

  投档过后呢?那就是安排专业和确定预录取名单,这项工作都由高校来做,然后才提交给省高招办审核。只要高校行使的权利得当,预录取和预退档合理有据,省高招办就会予以确认。如果预录取和预退档的名单违反了招生政策或者违背了高校事先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等,省高招办就要干预。这是我们国家现行的“高校负责、招办监督”的招生体制。

  假如投档后又没有被录取会怎样呢?那就“退档”,退档就要接收回来,再进入待投档的数据库,等待后面的机会。总之,整个运行的过程就是由计算机系统来按顺序检索、投档、预录、提交、审核、确认录取或退档。从前两年我省的实践经验来看,由于实行“平行志愿”,考生所填志愿的匹配度和志愿的有效度大大提高了,只要填报的策略正确,4个机会总有一所可以填准,被投档和录取的成功率也就高得多,实行的第一年本科一批一志愿满足率就达到95%左右;本科二批达到97%左右;本科三批和高职高专批因为部分学校第一轮生源不足,更是基本上都投出了,也就是想去的都能去成。第二年的情况也差不多。而在以前“梯度志愿”时,第一轮成功率一般只有70%多。

四、第一轮没被录取怎么办?

  由于有些考生分数相对偏低或者填报志愿失当无法投档,也有些考生投档了,但又因种种原因被退档;同时,有些院校还有空余的招生计划没招到学生,这些空余的招生计划也必须完成,这就有了第二轮投档录取的机会。此外,还有一些院校预留有一部分机动计划,这些机动计划前面没有公布出来,等着用来处理各省间生源不平衡问题,到录取时看哪个省的生源好就追加到哪个省招生。

  所以这时的招生计划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没有招完剩下的,一部分是已经完成后又追加的。这一轮就叫“征求志愿”。就是再向大家公布还有多少招生院校、多少专业、多少计划等,由考生再一次填报志愿。

  在“征求志愿”时,凡是没有完成原定招生计划的院校,考生只要上了这一批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肯定都可以填报,线下20分的也可以填报。因为“征求志愿”以后,假如还有高校招不满,就会实行政策性降分(可降20分)。

  不过,“征求志愿”给考生的机会并不太多,空额大约只有招生计划总量的5%以内。显然,在“平行志愿”的投档与录取模式下,第一轮的机会十分重要,考生一定要珍惜。

五、“平行志愿”也有利弊

  近两年,大家普遍关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平行志愿?它的优点到底有哪些?从现实情况来看,最直观最浅显的表现就是大大缓解了考生与家长填报志愿时的心理压力。

  原来在只有一个选择的时候,很多亲朋好友、考生家长见到招办的人就问“我儿子考了XX分,应该报什么学校?”或者“我儿子很喜欢XX大学,他分数是XX分,敢不敢报?”这些问题谁都答不出来。因为机会只有一个,同时又有一个“盲点”谁也无法解决,那就是只知道自己的分数和自己的选择,不知道分数比你高或跟你一样的人是怎么选择的,你考了XX分选择“浙大”有可能差不多,但假如碰上很多高分考生也来报“浙大”,那就麻烦了。

  这就是所谓的“扎堆”和“撞车”现象,大家都挤到一块了。这种情况在“梯度志愿”时每年都会有。这时候考生和家长当然会焦虑,但也只能靠自己选择,要么赌一把,要么稳一点。

  “平行志愿”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把一个风险极大的唯一选择变为成功希望很大的多个选择。所以实行“平行志愿”以后问的问题也就改变了,不再说多少分该报哪一所学校,而是换成了“平行志愿这么多个栏目,我应该怎么报”。“平行志愿”的一个优点就是客观上机会多了,选择面宽了,所以第一志愿的满足率(也可以说考生填报志愿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从原来只有70%多提高到95%以上。概括起来,“平行志愿”最大的优点有两个:一是减轻了心理压力,二是大大提高了志愿的有效度和满足率(也就是考生填报志愿的成功率)。

  一般来讲,每个事情都有利有弊。实行“平行志愿”后利在考生,利在家长;弊首先是弱化了高校的自主权。原来高校的自主权相对比较大(可按照招生计划的1:1.2投档,由高校选择录取)。因为实行“梯度志愿”时,假如多余的20%考生被退档,后面还有约占招生计划总量30%的机会可以按照“参考志愿”再参与竞争。

  实行“平行志愿”后,剩余招生计划的空间只有5%以内了,再退出那么大的比例就不行了,所以就要大大地压缩高校的投档比例,省外高校一般在1:1.05以内,省内高校原则上按照1:1或者接近1:1投档。大大压缩投档的比例,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被退档的人数,这对高校的自主选择权显然是一种重大的调整,原来有20%可以选择,现在几乎没有了,即使再有也只不过剩下那么一点点。

  此外,还增加了高招办的工作难度和强度,使中学素质教育的成果在录取时作用还不够大等。当考生的利益和高校的利益发生矛盾时怎么处理?就是要凸显“考生为重、考生为先、考生为优”,所以高校只能退到第二位。当然教育部也会研究出台一些相关的配套措施,来弥补改革给高校办学自主权以及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的影响。

六、“平行志愿”也有风险

  这个问题需要特别介绍一下,就像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一样,“平行志愿”也是有风险的!实行“平行志愿”后,从大的方面来讲,利在考生,弊在影响高校的自主权;而就考生而言,成功率极大地提高了,而且从单一选择变成多个选择,通俗地讲就是志愿好报了,不再那么为难、焦虑、无助了,但是并不等于所有的风险都没有了,爱怎么报就怎么报。千万不能这样理解!风险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只不过大大缩小了而已。这种风险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

  第一,如果超出招生计划扩大比例投档,超出比例的那部分是要被退档回来的。

  第二,投档进去是一回事,如果在专业安排过程中,分数没有相对优势,也可能被退档,也就是说到排专业的时候分数比不过人家,就是其他人也报了这些专业,分数比你高,即使是按照1:1投档进去的,也可能因为在专业安排时,处于相对弱势被退档出来;哪怕学校还没有招满,也会因为你没有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只能给予退档。

  第三,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比如说有一些学校和专业有身体条件方面的限制,有些专业还有对单科成绩的要求等,假如事先不了解清楚,正好碰上了,哪怕总分再高,也可能被退档。这就是因某个自身条件受限被退档。

           (待续,请继续关注省教育厅网站)

〖名家简介〗

  林其天,笔名林兴、祈天、祁添等,闽侯上街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在三明钢铁厂工作期间,曾有一年多的时间在福建师大参加鲁迅著作注释。大学毕业后至省教育厅工作,曾任人事处和师资处干部、办公室秘书、办公室副主任、成人教育处处长,兼任过《中国教育报》福建记者站站长。

  2000年底,出任省高招办主任。任上,潜心研究高招填报志愿策略与技巧,帮助数十万考生纠正填报志愿错误。2009年,林其天将专栏文章结集,以《高考红绿灯》为名正式出版。因极受欢迎,2010年再版。

  今年,《高考红绿灯》被国内影视公司改编成长篇连续剧《高考万花筒》。作为中国第一部直面高考的电视剧,《高考万花筒》共有100集,第一季有30集,年内将在全国各卫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