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钱学森之问”:求真 创新 学术民主

                                                                       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1-12-5 15:36:57

          再过6天,便是钱学森百年诞辰纪念日。昨天在钱学森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了一场 “核心价值与大学精神——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大学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再次引起众人共鸣。在钱学森家人、助手、同行、学生的眼中,“钱问”之解,需要求真、创新的钱学森精神。倡导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建设育人才、出人才的环境氛围,应是最广义的学术民主之风。 

  向权威挑战 

  民主学术可以挑战权威。上世纪30年代,钱学森在美留学期间,曾去加州理工学院旁听,主讲人正是世界力学权威、“超声速飞行之父”冯·卡门教授。钱学森在听讲中发现冯·卡门出现一处错误,当即提了出来。冯·卡门或许感觉这个中国留学生有些“不敬”,便说:“你觉得对,那请你来讲。” 

  钱学森便上台讲课,结果证明冯·卡门确实错了。冯·卡门当即问他来自哪个大学,并允诺:“就到我这里做研究生吧。”于是,钱学森成为加州理工航空、数学博士生。后来,他修改了冯·卡门的著名定律,创立了“卡门—钱氏公式”,美国P—51战斗机的设计就应用了这个新公式。 

  钱学森图书馆本周日即将开馆,建设指挥部总指挥、上海交大副校长吴旦在建馆过程中对钱老精神体会得更深。“事实上,冯·卡门当时便倡导高度民主的学术讨论,这影响了钱学森此后一贯的良好学风”。 

  与同辈激辩 

  钱学森弟子、上海交大原党委书记何友声院士直言,其实有些人见到钱学森也有点“怕”,主要是“怕”他在学术讨论时太较真,甚至不留情面。 

  1957年,何友声参加全国首届力学大会,正好坐在钱学森与他的学生身边。当时,有一位国内大学副校长、著名归国教授与会,他曾与钱学森一样在国外参与火箭研究工作。这位教授在学术报告中写了好几黑板的公式,只见钱学森和他的学生边听边议论,报告一完便发问:得出这个结论是不是走了弯路? 

  顿时,双方激烈辩论起来。钱学森让学生当场上台,很快用另一种更简便的方式推导了出来。钱学森也上台发表看法,认为实际上有多种方法可推出这一结果,所以应从不同方面加以探讨。教授不仅信服了,还在学术会后的座谈会上说,“过去我们争论的风气太少了,这次我受益匪浅,以后有机会要经常向大家讨教”。 

  对后生认错 

  另一方面,钱学森对他人的质疑同样抱有感谢之心,甚至敢于自我批评。吴旦教授举例说,1964年,新疆农学院有一个青年讲师,发现钱老发表的论文中有一处小错误。钱老核查后,发现的确弄错了,当即给这位年轻人写了感谢信,还请他将修改意见写成三四百字的小文章,发表在钱老担任主编的力学杂志上。吴旦表示,钱学森正是以他的这种民主科学作风,才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出了几代航天人,在科技界一直被传为佳话。 

  钱学森也曾对自己“开炮”。何友声院士介绍,钱老40多年前就曾发表一篇关于星际航行的论文,讨论如何从地球经过若干光年将飞行器送到另一个星球上。但后来,他对这篇论文表示不满,认为在当时国情下,更需要发展工程技术,特别需要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增强现实国力。钱老指出,自己写的这篇文章脱离了这样的宗旨,并对力学学报同事表示歉意,希望少刊载这类文章,多刊载国家最需要的成果。 

  昨天的座谈会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上海交大联合举办,《钱学森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一书在会上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