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应“新课标”:有些学科删去了过难内容

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2-8 8:32:18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7日,新华网《第一回应》栏目记者书面专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

  有网友提出疑问,“新课标”与过去相比在课程容量与难度上有什么变化?这位负责人回应称,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努力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容量和难度。

  这位负责人解释,在课程容量控制上,“新课标”中大部分学科精选内容,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有些学科降低了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要求,从“认识”和“理解”调整为“了解”;有的学科对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内容,以“选学”方式处理;还有些学科按照学生认知特点,适当调整不同学段的课程难度,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针对网友热议的“语文‘新课标’如何对小学生写字量进行调整”问题,这位负责人回应说,依据小学阶段不同年龄学生语言发展特点和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情况调查结果,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写字量做了适当调整,低、中年级适当减少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新课标”如何反映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成果,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这位负责人解释,本次修订坚持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及时反映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如历史增加了“十六大以来的新成就”。充分反映科技进步新成果。如物理增加与“宇宙探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能源”等有关知识。一些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把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判断。如化学把“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等有关知识列入课程内容。

  网友非常关注“新课标”能否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据该负责人介绍,“新课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加强德育。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二是突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如语文课程专设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增加传统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三是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四是强化法制教育的内容。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我国基础教育有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为此,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