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近年较为常见的高招骗局

发布时间:2012-6-10 11:04:29

     高考填报志愿、录取时,都会有些不法分子或不正规的学校,利用家长和考生急于被录取的心理行骗。下面这几种骗术是我省近年较为常见的,今一一曝光。

  骗术一:

  冒充“内部人士” 骗了定金就跑

  有些骗子谎称在高校有“关系”,能够拿到“内部指标”、“机动计划”等,生成“先付定金后入学”,骗得定金就跑。

  有一类骗子直接冒充高校招生人员,携带招生宣传资料,诱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又假意强调录取的难度,借机要钱,或以定向、委培之名,骗取培养费。

  对假借军校之名的骗子也要小心。有的不法分子采取伪造军校招生公文、公章等手段蒙骗考生或家长,同时声称军校为特殊类型招生院校,可以不经过统一的招录途径录取考生,从而更具迷惑性。

  高招录取期间,还有些骗子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考生号,在招生录取现场咨询点查询或通过招生工作人员了解考生投档轨迹,本属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向考生家长谎称是由于他找朋友,花钱疏通关系才能被录取,借机索要钱财。

  骗术二:

  编造虚假校名 异地招生骗钱

  搞出一个子虚乌有的学校,伪造印信证件和录取通知书,再建个假网站,设立虚假咨询处和咨询电话等,煞有介事地异地招生——这样的招生骗术,近年频频出现。

  这类骗术都是异地进行,而由于家长和考生对外地学校往往难以了解,迷惑性很大。不过只要留心辨别,其实也不难——给当地教育高招部门打电话核实一下,骗子的马脚就露出来了。

  骗术三:

  混淆教育形式 违纪招生办学

  除了诈骗分子,一些高校招生人员为了拉拢生源,也会设套引家长和考生往里钻,教育部每年都会对此类违规、违纪招生办学的学校进行“黄牌警告”。

  最常见的,就是混淆文凭教育形式。有些招考人员有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以蒙骗考生。考生入学后才知道,上的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最后,学生拿到的毕业证书也不是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这种证书国家并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