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紧箍咒”解开 警惕“高考后遗症”
厦门网 发布时间:2012-6-17 10:39:45
经过两天紧张高考,“紧箍咒”终于解开了,身心疲惫的考生们如释重负。从紧张期过渡到松弛期,考生们进入了“后高考季”,“高考后遗症”随之而来,影响着考生的身心健康。
如何调适好心理落差?考场失利后又该如何疏导、慰藉?怎样面对等待发榜、填写志愿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两个月的长假该怎么合理安排?日前,专访仙岳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陈进东,请他给考生家庭支招。
实例
K歌打牌玩游戏 看到答案很烦躁
上午睡觉,下午逛街,晚上约三五好友一起K歌、打牌,回家后通宵打游戏、上网……高考结束后,小陈每天的生活几乎都按这样的模式轮转,用他的话说,“这才叫做生活”。
小陈的不少同学也晒出了疯狂玩乐的计划:与朋友们聚餐,上网玩游戏、打牌、打球,找棋友杀几盘,尽情地看电视电影,出去旅游等。总之,大有一股把这些年失去的闲暇补回来的劲头。
而小黄考完试后就开始烦躁不安,尤其是看到报纸上的试题答案以后,他整天拿着报纸翻来翻去,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长时间不出来,也不和父母说话,甚至不吃饭,还动不动摔东西。小黄的妈妈很无奈:“高考后脾气越来越坏,谁也不理,也不说考得怎么样。我们也不敢问,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导。他现在整天在屋里闷着,吃饭都得叫几遍才出来。”
表现
过度放松沉溺玩乐 发挥失常负担沉重
仙岳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陈进东分析,高考后遗症主要有3个高峰期:
一是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紧绷的弦一下子放松了,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过度放松、纵情玩乐;有的考生则过度地紧张,整天担心自己的成绩,变得焦虑异常。
二是考试成绩和录取结果公布时,有些发挥失常的学生耿耿于怀,觉得对不起家长、老师,无颜面对同学,认为自己前途暗淡,没有希望,背负思想负担。
三是大学刚入学时,两个月轻松的假期生活结束,很多学生还沉溺于玩乐中,无法及时调整好心态迎接大学生活,变得烦躁不安。
陈进东指出,考生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心理症状,主要是认知出现偏差,考前考后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产生了极大的落差,从而出现焦虑、自责、迷茫、放纵等心理。
支招
多做有意义的事 别彻底丢掉书本
陈进东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给学生和家长们支招。
陈进东说,高考结束后,考生们总体上分为4个类型:大肆放纵、患得患失、失落自责或是无所事事。
针对这4种心理状态,陈进东建议考生,假期还是要规律、正常、充实地生活,该吃的时候吃,该玩的时候玩,该休息的时候就要休息,让自己保持一个比较积极的心态。
除为志愿填报做好准备外,应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心情。可以和同学、朋友组织一次愉快的旅行;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跆拳道、游泳、吉他、绘画;也可以去打工,体验社会生活。别彻底丢掉书本,进行些调整性学习,可以去图书馆读一些好书,提高认知和内涵。
“失利”也是财富 积极规划建立新目标
对于考试失利的考生,要理性地接受这个事实,客观地分析失利的原因,吸取失败的教训。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设立一个新的奋斗目标。
考生可以主动向父母和家人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以及下一步的打算,赢得父母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可以向朋友或值得信赖的师长倾诉,得到他们的鼓励和安慰。家长更要理智面对,注意考生的考后心理辅导,避免对孩子造成压力。
陈进东提醒家长,在发现考生情绪不对劲的时候,应该宽容对待,同时鼓励、引导他们重新树立人生目标。让他们意识到: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即使不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但“条条大道通罗马”,还可以复读,或者选择其他高校。所谓“失败”并不算什么,反而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