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称北大校长跪母祝寿警醒中国人“尽孝趁早”

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2-7-18 16:56:16

   “我们当天有的在招呼乡邻,有的在厨房里忙,很多人确实没看到。”61岁的周其才说,“向母亲下跪这事情真没什么,在浏阳农村,儿女在父母做寿时磕头很正常,别人爱怎么讲就让他们讲吧。”

  周其才是湖南浏阳龙伏镇尚埠村人。他衣着简单朴素,操着浏阳口音的普通话,这位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农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的大弟弟。

  近日,周其凤再次成为举国瞩目的焦点人物。7月14日晚,浏阳论坛网友“老锣”发了一组题为“母子情深”的照片,内容为周其凤回老家湖南浏阳为老母亲庆祝90大寿,长跪在母亲膝前,双眼紧闭,紧抱着母亲,母子两人在乡邻面前抱头流泪。

  除8张照片外,“老锣”还附有文字描述:7月14日,北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在浏阳市龙伏镇尚埠村的家里,在为90岁的母亲吴美华举办的寿宴上,跪拜感恩。“娘说,儿啊,读书时家里穷,让你受苦了。儿说,您80岁生日我工作忙,没回家,对不起……”

  “老锣”的照片被转载到微博后,迅速引起中国网民热烈讨论。在北大未名论坛,相关讨论网贴大多认为周校长“惊天一跪”体现了中国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观念。

  一些北大学生表示,母亲90岁大寿,周其凤下跪表达母子情深,参加寿宴的人用相机拍了下来,放到网上,也是家乡人对当地出了周其凤这样一个大孝子的自豪感。

  不过,在赢得“孝子”赞誉的同时,也因为周其凤北大校长的身份,出现了很多认为他是在“作秀”的不同声音,有网友就表示,看了照片“鸡皮疙瘩掉了一地”。不少批评者认为,祝寿和下跪都是极度私人化的事情,没有必要在公众场合大肆宣扬。尤其是“记者”在场,不免让人怀疑这是“衣锦还乡”式的故意炫耀。

  周其才和其他周家人对“作秀”的说法反感。他们表示,当天在寿宴现场拍摄的都是周家亲朋好友,并没有媒体记者在场。中共浏阳市委宣传部的一位官员也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官员并没有前往祝寿,当天浏阳市属媒体并没有关于周其凤的任何报道。

  “周校长对老母亲非常孝顺,经常提出要接她到北京去住。”周其凤三弟周其生说,老母亲在农村住惯了,不太习惯大城市的生活,总觉得在老家住着要自在很多。

  尽管中国社会对周其凤“惊天一跪”看法不一,但是不管是“感动派”也好,还是“质疑派”也罢,两方都有着一个强烈的共识,那就是“百善孝为先”的中国孝道观念。

  “不管是北大校长还是普通的贩夫走卒,他们都是母亲的儿子,理所应当都应怀有一颗孝顺之心。作为公众人物的北大校长跪母拜寿,我认为是一次亲身践行 孝道 的行为,本身是值得赞誉的,外界不应过度揣测。”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陈成文说。

  不少受访专家还表示,对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中国来说,身为名人的北大校长周其凤,凭借本身的影响力,再一次提醒中国人要重新回归“尽孝趁早”的伦理传统。

  来自中国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老年人“亲情饥渴”现象十分突出。

  最近,频繁见诸报端的诸如遗弃父母事件、老年人故意犯罪求“入狱养老”等事件,更凸显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为应对老年人精神空虚的问题,不久前《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拟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也引发中国社会的持续关注。

  不少专家指出,要从根本上缓解中国“精神空巢”问题。让老人安度晚年不能单靠政府,如果子女的养老责任意识不强,单靠政府帮扶或者外在约束机制,不一定有效。

  “尽孝侍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程中,可以将孝纳入公民教育之中,在全社会形成弘扬孝道的氛围。”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教授李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