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周年综述:精彩的开局
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2-8-13 18:27:45
教育,一头牵着国运,一头连着民生,背负着民族振兴的希望,担当着社会进步的重任,寄托着亿万家庭的期盼。
一年之计在于春,十年大计重开局。两年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绘就了一幅振奋人心的宏伟蓝图。两年来,这张蓝图正在稳步拥抱现实,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大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纲要的实施开局精彩,迈出坚实步伐。
办学体制改革激发新的生机活力
办学体制改革是一项深远的改革工程,似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须统筹兼顾、精细落子。
两年来,改革有条不紊地全面推进,“顶层设计”与鼓励试点结合,深入调研与加强推广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公办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民办教育的发展环境和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呈现出加速改革、加快推进和科学有序的良好局面。
“择校热”困扰着家长和孩子,要想根治必须改革办学体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两年来,各地通过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组建教育共同体、委托管理等形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力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育人质量高低是检验高等教育改革成败的试金石。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合作办学……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改革为高等教育注入新的生机。193所高校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与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创新;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陆续亮相,43门视频公开课已经上网;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国内,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精彩亮相;“孔子”走向世界,358所孔子学院和500个孔子课堂落户105个国家和地区。
“身份是民办,待遇是公办”。两年来,民办学校的教师、学生真切感觉到,自己和公办学校的距离越来越近了。22个省(区、市)颁布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或意见。在广东,教师在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之间流动,教龄和工龄可以合并计算。
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教育规划纲要为新时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两年来,各级政府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利用立法、规划、拨款、信息服务等,提升了公共教育的服务水平。
教育部推动下放和取消了13项行政审批事项,修订相关规定,除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外,允许高校依照专业目录自主设置专业,还放权58所研究生院自行审核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上海下放权力,对学校能够依法依规自主决定的事项,不再进行审、验、备;潍坊率先把教师职称评聘权下放到学校;广东精简教育审批项目达到50%以上……简政放权,转变了政府职能,激发了办学活力。
省部共建机制便于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目前,教育部已与27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与13省共建24所直属高校,与34个部门共建52所直属高校。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着我们向世界一流大学和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两年来,浙江省和北京大学等26所高校作为试点单位,进行了积极探索。
大学章程是大学的“宪法”,吉林大学积极“立宪”,以学校章程为“基本法”的学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中国政法大学建立起一个大学章程、各个专项配套制度和相应实施细则组成的完善章程体系。
在东北师范大学,凡涉及学术的相关问题均由学术委员会做出决策,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均不参加学术委员会;天津大学等高校也建立了类似的制度。学术权的强化,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彰显了我国现代大学建设的新气象。
教育投入机制改革促进公平正义
4%,是2012年教育领域的热词。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总值的4%并保持稳定增长,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据有关部门测算,为实现4%的目标,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达2.2万亿元左右,比2009年增加1万亿元左右,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对此,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通知,督促各地全面落实国务院各项政策措施。中央财政设立奖励资金,对综合评价结果优异的省份给予奖励。对没有全面落实国务院政策的地方,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院校设置、学位点建设和办学规模等方面予以严格调控……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密集出台政策措施,前所未有。这些政策和措施,健全了落实4%目标的政策框架。
如何分配使用好新增教育经费?各级财政、教育部门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任务,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倾斜,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倾斜。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我国政府的郑重承诺。到2011年,我国初步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较为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11年,累计资助学生7873.92万人次,全年资助金额98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4%。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致力强本固基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系统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力为重,德育为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负担。”一位老师这样评价“新课标”。两年来,基础教育领域不断更新观念,课程容量和难度得到控制,教材“繁、难、偏、旧”的问题基本克服。到2012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了275种中小学教材。
在职业教育中,技能型人才培养越来越吃香,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了84%。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技术工人由2005年的870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1亿人,高技能人才由2005年的186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880万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2010年起,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种子”教师。目前,首届10597名免费师范生全部落实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到中西部任教,39%到农村学校任教。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效应初显。
举改革之“纲”,求发展之“要”,纲要将教育这个百年大计变得触手可及。初战告捷!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头两年的实施,纲要正在将国家的长远战略一步步变成百姓渴望的现实……
落实纲要,前景可期。
落实纲要,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