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2:中国梦想的教育力量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2-12-31 9:54:23
2012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十二五”规划顺利开局,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进入攻坚阶段,中国教育站在新起点;
2012年,是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一年。困扰教育多年的4%有望实现,异地高考艰难破冰,多项改革新政、惠民政策相继出台,中国教育开创新局面;
2012年,是感人至深、充满期盼的一年。“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感动中国,资助体系实现全覆盖,中国教育充满新希望。
回首2012年,中国教育一路走来,务实创新、攻坚克难,为未来五年、十年改革创新不断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开创新局;展望2013年,中国教育奋勇向前,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向着最美中国梦,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向前。
新政
中国教育奋勇前进最坚定的步伐
7月15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中学的羌族考生兰易得知自己被北京大学录取后,兴奋地跳了起来。他是恢复高考后,九寨沟县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兰易今年的高考成绩是619分,他说:“如果没有连片扶贫定向招生政策,要考上这么好的大学想都不敢想。”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的重要一年,多项教育改革新政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想都不敢想”变成了现实,也为中国教育未来五年、十年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年,国家正式启动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在全国高校招生年度计划总增量中安排本科招生计划,首次面向680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定向录取新生1.2万名,使贫困地区上一本院校的考生同比增长10%。扶贫定向招生计划的实施,圆了万名贫寒学子的大学梦,从制度上缓解了重点大学农村生源下降的趋势,促进教育公平、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有了更加坚强的保障。
这一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召开。《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正式启动,瞄准“国家急需、世界一流”,推动协同创新,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加速建立能够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和新实力。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后,中国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决策,有力地推动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
这一年,教育部两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和总会计师,选出东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8所高校校长和总会计师。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决策,被誉为“激活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一池春水”。专家认为,这一新举措和新尝试,表现出比以往更加开放的姿态,将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这一年,新中国第一部专门的教育督导法规——《教育督导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新中国最高规格的教育督导机构——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成立。我国教育督导走上法制化轨道,教育督导范围从义务教育扩展到各级各类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从此以后督政督学有法可依,必将推动教育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化。
这一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口径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召开,新中国第一个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文件《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颁布实施。随后,教育部联合多部门相继颁发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6个意见,对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部署。
从教育督导到教师队伍建设,从提高高教质量到实施扶贫定向招生计划,一项项新政的出台,紧紧抓住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个核心任务不放松,是对教育规划纲要的坚决贯彻落实,也是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的不懈努力,必将对中国教育科学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和深远历史影响。
民生
中国教育服务人民最激昂的旋律
“我是一个农民,不懂太多的大道理,但是政府为我们着想的事情,我都记在心里。我家娃儿吃营养餐,个头长高了。”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乡岑旁村陈金生看到儿子的变化,仍然念念不忘感谢党和政府。
过去,每天早上9点,村里的家长都要轮流挑上10个饭篓,翻过几座大山给读初中的孩子送午饭,3个小时路程,饭菜都凉了,这一送就是20多年;如今,这样的艰辛已成过去,国家实行免费午餐,学校办起了食堂,家长不用再送饭,能够专心务农赚钱,孩子们吃上了热饭、肉菜,个子长高了,学习劲头更足了。
人民不会忘记,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是如何从中南海走进千家万户,让亿万家庭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人民不会忘记,中国教育是如何在刚刚实现“有学上”的国情下,想方设法解决学生营养、出行难题,努力让亿万学生“上好学”。
2012年,中国教育高奏服务人民的旋律,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规范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正在加快实现。
为了进一步做好营养改善计划,5月23日,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文件,对供餐模式、食品安全、食堂建设等做出明确规定。按照中央部署,各地各学校因地制宜,加快食堂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努力让每分钱都吃到孩子嘴里,让每个农村贫困孩子都能吃上热饭、饱饭。
党和国家的民生政策,从中央落实到千家万户,覆盖中西部699个县,3000多万名学生和家庭受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高度评价,这是一项了不起的计划,覆盖人数多,执行质量高,实为罕见。
针对中小学生上下学难、校车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国务院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4月5日颁布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将校车安全问题纳入法制轨道,为校车行驶画出清晰可辨的“安全线”。各地切实履行校车管理职责,加大投入购买校车,开辟学生公交专线,让孩子们上下学的道路更加安全、更加顺畅。
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中职免学费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月22日,中央财政又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研究生。至此,我国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因贫失学辍学问题。
人民群众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直接推动者,也是最大受益人。只有心系教育民生、改善教育民生,教育事业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力,教育事业才能获得人民的认可。
突破
中国教育攻坚克难最矫健的姿态
“我搭上了异地高考政策首班车,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这个冬天,长在福州、学在福州的重庆妹子鞠建榕,终于不用再像以前在福州就学的外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那样,转回老家就读高三了。在福建当地,她就能报名参考、享受同等待遇。社会期盼多年的异地高考,终于在2012年实现重大突破,梦想照亮现实,千万家庭享受到教育公平的阳光。
突破,是2012年中国教育最摄人心魄的词汇,也是中国教育攻坚克难最矫健的姿态。异地高考方案从无到有,这是教育公平的重大突破;义务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85%的入学率到100%的入学率,这是教育普及的重大突破;4%的目标从上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到2012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予以坚决保障,这是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突破。一项项重大突破,正是中国教育克服重重困难、加快改革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累累硕果。
一项项重大突破的背后,彰显的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温总理的话掷地有声,各地迅速掀起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优先发展的浪潮:江苏立法保障生均公用经费,广东明确各级政府投入责任,河北改革财务管理体制……提出十几年却屡屡因为国家经济底子薄无法实现的4%目标,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推动下,有望在2012年实现。
一项项重大突破的背后,体现的是亿万家庭对教育公平的热切期盼和真诚推动,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回应民众关切的实际行动。
两会前夕,9万名随迁子女家长公开致信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关注教育公平、推动异地高考政策落实。两会期间,异地高考成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焦点话题。人民的关切,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真诚回应。3月4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郑重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年内出台。8月30日,国家层面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出台。进入年底,31个省份的方案密集颁布,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方案历经艰难后出台,异地高考有了明确的时间表。这是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项项重大突破的背后,反映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事物发展普遍规律,这又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9月7日,全国“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宣告中国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两基”之路,是一条历经25年艰苦卓绝奋斗、集举国全民之力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义务教育发展道路,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教育发展规律,形成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经验。这些规律和经验,仍然是我们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制胜法宝。2012年,义务教育进入均衡发展新阶段,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完成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备忘录签署工作。在新起点上推动义务教育发展,中国教育有了更多的从容和更强的自信。
《易经》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一项项重大突破,扫除了一项项体制机制障碍,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更加通畅、永久。
楷模
中国教育引领风尚最美丽的群体
12月初,凛冽的北风袭来,北京的气温越来越低。然而,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201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却格外坚强温暖。因为救学生而受重伤,张丽莉失去了双腿,但是她的乐观坚强、社会各界对她的关爱救治,让她浴火重生。“我在向生活证明自己的积极努力与乐观坚强。未来,我希望能够重新回到讲台。”张丽莉说。
我们相信,张丽莉的梦想一定能够成真,她的“最美”一定能够重新绽放在让她昏迷之中仍然念念不忘的讲台上。
这是“最美”的奇迹。最美的大勇大爱,能够让一名柔弱的女教师,在生死危难的电光火石之际,挺身而出、奋力一推,将孩子推向安全、自己却倒在血泊之中;也同样能够让她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凤凰涅槃,勇敢乐观地站立起来,彰显她用生命捍卫的不朽师魂。
这是“最美”的力量。至高至善的最美,是人性中最闪耀的光辉,是历久弥新的永恒精神。张丽莉身上所体现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舍生取义、大智大勇,是一代又一代教师群体铸造的丰碑,它不仅是师魂不朽的光辉写照,同样是引领道德风尚、树立时代新风、缔造一个最美中国的价值标杆,代代相传、人人相传,“最美”永不消亡。
2012年,以张丽莉为引领和代表,中国教育涌现出大批“最美”的时代楷模——“最美女教师”、“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中学生”、“最美学生警察”……
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的大勇大爱最美。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二中教务处女教师周玉兰勇斗劫匪,头部受伤仍忍住剧痛,死死护住高三考生的准考证,她保护准考证的最美瞬间,是对责任的生动践行;枣庄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在车祸来临瞬间,拼尽全力推开同学,自己却被压在车下,他保护同学的最美瞬间,是对友爱的勇敢诠释;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大一学生、“最美学生警察”李博亚,在实习执勤时看到有人自杀,选择跳下站台英勇救人,自己的双腿却被卷入车轮,他舍己救人的最美瞬间,是对职守的坚定捍卫。
潜心耕耘、无私奉献的大德大智最美。
已故理论物理学家、西北大学教授侯伯宇潜心科研、坚守西部,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创立的“侯氏理论”被称为“中国的骄傲”,他用毕生心血捍卫共产党员的承诺和誓言;“最美乡村教师”、贵州省遵义市鼎山镇扇子林教学点校长徐德光,没有路,花一年时间砍出一条路,没有书,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的书,他用20年青春韶华坚守密林深处,托起孩子们的希望;201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体育教师代建荣从事智障体育教学19年,带领112人次智障学生参加特奥会,摘得53金、45银、46铜,他用耐心细致的教育改变生命,让特教孩子重拾人生梦想。
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教师美,青少年美,则中国美;教师最美,学生最美,则定能引领中国最美。
期盼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最光荣的使命
青岛市民吕大民如今退休在家,是小区关爱下一代成长委员会成员,平时特别留意青少年教育发展的问题。岁末年初,谈到对2013年的愿望时,吕大爷表示:“最近几年来,校园伤害案件时有发生,这让我非常心痛、担忧。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新的一年,希望更多的人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期盼校园伤害的惨案不再发生。”
即将过去的2012年,中国教育并非一路凯歌高奏。温岭幼儿园虐童事件、光山校园伤害事件、贵溪接送学生面包车侧翻事故,一系列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安全的突发教育事件,一再触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敏感神经,令人充满担忧和期盼。保障校园安全,做好营养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新期盼,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最务实的目标和最紧迫的任务。
11月8日至14日,顺应党心民心军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党的十八大立足新时期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现状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目标任务,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六项任务之首,明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做人民群众之所盼,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我们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凡是人民有需求的地方,就是我们要重点加强的地方;凡是人民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我们要下决心改革的地方。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围绕科学发展、人民满意的主题,在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上下功夫,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功夫,在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和推动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
如果有一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能平等享受城市优质教育;如果有一天,家长不再为孩子上下学和校园安全担忧;如果有一天,农村贫困孩子不再饿着肚子求知若渴……到那个时候,中国教育一定能够实现科学发展,赢得人民满意。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坚信,只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中国教育就一定能够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全面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闻链接
2012年教育大事记
□1月1日,《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正式施行,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改革。
□2月23日,教育部等部门公布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八条措施,着力破解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难题。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3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进行系统部署。
□3月20日,教育部公布首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的直属高校校长和总会计师名单,高校领导任用实现突破。
□3月22日至23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举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正式启动,着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
□3月29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启动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每年安排1万名左右本科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行定向招生。
□4月5日,国务院公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社会广泛关注的校车安全问题被纳入法制轨道。
□5月8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年轻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学生,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新时代的楷模。
□5月14日至16日,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举行,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首次召开的国际职业教育大会。
□5月23日,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文件,强化营养餐规范管理。
□6月14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描绘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宏伟蓝图。
□8月2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随后,教育部联合多部门颁布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6个具体意见,多措并举解决教师队伍建设瓶颈问题。
□8月26日,国务院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全国教育督导工作。
□8月2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义务教育进入深入推进均衡发展新阶段。
□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年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国务院要求,陆续出台具体方案,稳步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
□9月7日,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10月1日,《教育督导条例》公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督导走上法制化轨道。
□10月9日,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
□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
□10月22日,中央财政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在读研究生,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覆盖全部教育阶段。
□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