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这是伟大的五四先驱对青春的礼赞。问世间青春为何物,为何让那么多人爱恋、痴迷、感动并回忆——青春最大的魅力和感染力,也许不仅在其锐气和勇气,也不仅在其梦想与希望,更在其生命中萌动着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青年梁启超也曾用热情似火的文字歌颂过这种维新之魅: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这样的声音穿越了中国百年历史。5月4日,在航天城,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交流时念念不忘谈创新,对那些围在他身边的年轻人循循善诱: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习总书记在倾听那些优秀青年代表的成长故事和奋斗历程时,也不时因势利导强调创新的重要。在听完探月工程二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嫦娥三号卫星总设计师孙泽洲的发言后,总书记问孙泽洲是哪里毕业的?孙泽洲回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了解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的航天团队许多人才都是我国自己培养的,习总书记感触地说:创新的制高点在科技,科技创新的希望在青年。
青春因为梦想而美丽,因为对创新的追逐而精彩。一个人的青春有很多让人迷恋的符号,如果非要用一个标志去定义青春,创造也许理所应当成为青春的座右铭。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很多影响因素和决定条件,如果非要选择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毫无疑问,也是创新和创造。创新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发动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人类的发展史和国家的进步史早就证明了这个道理。而青年又是一个国家的希望,青年怀有梦想,国家才有前途。所以,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创新也必须成为青年的灵魂,有创新的青年,才有创新的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使命才能完成。
一个没有创造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只能成为一个谁都可以替代的“人手”,而成不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人才”,更成不了令人尊敬的“人物”。一个没有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国家,也永远进入不了世界强国的俱乐部,即使能够富起来,也不会被人瞧得起,在世界的分工体系中也只能永远扮演一种苦力和打工者的角色。只有中国制造早日变成中国创造,中国创新品牌成为中国名片时,中国才会散发出发自内心的自信光芒!
而这一切,都需要有把创新融入自己血液中、把创造烙在自己身上的青年一代。
让一代天骄们“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说到底也是源于创新和创造的自信,中国选择的这条道路是我们自己摸索着在创新中走出来的!
创新是青年的灵魂,中国很多问题需要制度创新才能解决,中国很多进步需要科技创新才能缔造。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路留下了很多硬骨头,摆在这一代人面前有很多难解的问题,要找到解决之策,都需要生生不息的制度创新。
创新是青年的灵魂,是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距离实现这个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需要青年一代的创新力去助推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从航天到深海潜水,中国在很多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但我们还有不少领域落后于世界,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这一切的一切都有赖于青年一代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青年的灵魂,这是时代召唤提出的命题。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语重心长地说: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面对总书记的期许,当代青年很有必要反思:我们拿什么去超越前人,拿什么去大有作为,拿什么去肩负起主人的重担?唯有更大的创造力,唯有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魄力去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中国故事和中国传奇!
中国春天的故事,是用创新创造写就的;中国未来的故事,也只能用创新创造去写就。青春万岁,创新万岁。(中国青年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