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孩子成长的沃土
——课改大田行纪实之二
教育厅网站 发布时间:2013-5-19 7:53:02
8点出发,“蹭”林主任的车,中午到达与大田县教育局、课改实验校实验小学等领导一席交流,“先学后教”、“教师‘晒’课”、“课前‘裸’读”等一系列新鲜的名词“拉直”了我的嘀咕,唤起了我对大田县教育的好奇。
“学的精彩”比“教的精彩”更精彩。一节好课,标准是什么?权衡的重点在哪里?如何实施课堂评价?这些问题,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答案,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有999个的“哈姆雷特”都是围绕着教师组织驾驭实施课堂的能力展开的,这些评价都无不围绕着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围绕着这节课的组织的条理性和有序性,围绕着教师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等一些列的内容展开的,而唯独把学生课堂的表现、学生课堂的收益给弱化了。
一天连听四节课,我惊诧于大田县的这一个穿着学生服装的“哈姆雷特”,一个个学生都是“小老师”,30%以上学生有机会上讲台对问题进行分析、评点,甚至组织台下学生互动,而老师成了课堂跑龙套的“主持人”了。参与面之高、课堂氛围之活跃、表演之精彩不得不让我这个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的老同志暗暗折服。
“对于一节课,我从来不看老师的表现有多精彩,我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表演有多精彩,收获有多少?”大田县教育局局长林镛直截了当的道出了一节好课核心所在。
“大田课改把教师评讲的一节课变成了学生反思的过程,这种的‘改’改到位了!”同课在听的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特级教师王永如是说。
“先学后教”比“先教后学”更高效。教学教学,天经地义的老师教、学生学,一个传,一个接。大田县提出的“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课改思维显然地犀利地挑衅着传统的教育模式。
“高效的课堂始于目标的实现,‘先学后教’则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换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突显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突显学生的角色感和成就感。”这是实验小学六年级张江梅老师实施课改几年来的最大感受。
因为“先学后教”,课堂就没了导课案了。学生在先学目标指引下开始学习了,整个课堂前移了,课量丰富了。除了一节课实施“先学后教”,一节课中的几个环节、局部问题也可以“先学后教”。大田宏图中学罗丽华老师的《斑羚飞渡》这节课传递了这样的一个信息,这显然是“先学后教”实施一段时间后的深化,把“先学后教”贯穿于一个单元、一节课、一个环节、一个问题,这显然又是教师在尝到课改甜头后的一种自然延伸。
“课堂均衡”比“校舍均衡”更重要。这是林镛局长在汇报会上提到的一句话,这句话足以引起许多搞“教育”的却过分关注校舍建设的局长们的思考。校舍漂亮了,装备到位了,如果学生的品行养成、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的知识能力缺失了,那还叫教育吗?“课堂均衡”得益于课改的实施与推广,得益于学生成长的需求。
教育经费捉襟见肘的大田县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达到80多万,每年组织大批教师到教育先进地区取经、学习。“该花的钱不能省,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动”,大田县教育局局长林镛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