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信念:孩子你真行
——课改大田行纪实之七
教育厅网站 发布时间:2013-5-20 17:40:05
“教师的信念和教师的知识决定着教师的决策。” “孩子你真行!”——相信学生有无限地学习潜力的理念深深地影响着大田县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
学生会表达、会倾听、会合作、会交流、会评价,几乎成为每一节课的亮点。“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有补充……”“我的观点说完了,谁还有不同意见?”“我觉得你算法不错,但我有一个小小建议……”类似这样有理有据、得体规范的表达方式随时可见。这几乎成为大田县课改的标志性成果。
心中有理念
“你心中有理念”,这是大田县教育局颜良重副局长对张江梅老师的“试卷评析”课的评价。正是张老师们心里有学生,才能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从六年级起接班)建立起独特的课堂文化:师生互动的课堂系统,学生们抢着质疑。正是张老师们心里相信学生,才能敢把学习的责任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学生利用课本进行“祼读”,学生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在课堂里相互质疑,成为了教学活动真正的主人,老师反成了客串的“主持人”。难怪乎,在美国,神童教育的入门第一招是培养“批判性的阅读能力”,第二招是培养“批判性的聆听能力”。
相信学生的,一节课只要集中力量解决2~3个问题;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师生们其课堂活动自然是游刃有余。不相信学生的,课堂上的问题一个又一个,老师的话语总是喋喋不休;纵然他想做好课改工作,但也常常是神龙顾首不顾尾。
神形兼备,自然无形
“神形兼备,自然无形”,这是林镛局长对“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较高境界的诠释。
观看张江梅老师的“试卷评析”课,倘若不是事先知道,又有谁能说出她所采用具体的模式?可她是“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坚决实验者之一,其一般程式是“三步骤五环节”,“三步骤”:课前“裸”读,课堂后教,当堂训练;“五环节”:交流目标,提出问题――聚焦问题,小组学习――全班展示,质疑解惑――独立作业,个别帮助――回顾小结,联系贯通。
“没有可以操作的模式,再好的思想、理论都无法实现,但模式不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余慧娟语)。问题在于有人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托词干扰课改实验地正常开展,或者因半途而废未能实现教学模式从“有形”向“无形”的蜕变。
著名学者郑毓信先生认为:“尽管我们可以具体地去论及各个优秀数学教师的教学特色,甚至也可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数学教学特色作出概括,但却很难说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或普遍特征。”我们期待着大田县把区域教育改革工作持续做好,做出一个成功的范例。我们也期待着省教育厅班班通平台为课改工作的深化和推广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效课堂
高效课堂,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增加;长效课堂,追求学生能力的提升,后者才是反映大田实小的特点。这是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永先生深入调研该校课堂教学后得出的评价。
是的,试想一个学生在小学有4~6年时间在台上讲授知识,在中学也有6年时间在台上讲授知识,在大学还有4年时间在台上讲授知识,请问你会怀疑他的能力吗?你会怀疑他的学识吗?
上台讲授,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荣耀,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荣耀,学生与看不到的老师——编者对话,进行批判性的文本阅读,了解其基本结构、基本思路、基本语言;为了荣耀,学生与在讲授的“老师”——同学对话,批判性的倾听成为一种需要,悦纳他人的观点而加深记忆,质疑他人的观点而加深理解,尊重他人的观点而体现人文关怀;为了荣耀,与现场的教师——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话。谁是教师?从更为深入的层次看,这可以被看成“知识就是权力”这一普遍性结论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这是真的吗
因为工作之缘故,笔者经常到大田实小去随机听课,也经常被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所折服,在赞许的同时,也经常怀疑自己的眼睛,怀疑自己的耳朵:“这是真的吗”“学生有这么厉害吗”。经过多次的调研,答案是肯定的!
在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时,该县把学生的表现占比为60%,教师的表现占比40%,教师的表现还要通过学生的表现而综合评定。
总之,学生的表现行,不行也行;学生的表现不行,行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