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学排名:评价全球大学系统的窗口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3-6-10 7:40:31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高考之后,大学排行榜因关系着考生未来四年学习和栖息的“象牙塔”,而将成为考生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之一。其实,大学排行榜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评估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参考和有力手段,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政府管理决策和高等院校的日常运作,甚至被一些国家及地区作为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和建立精英大学的政策工具。为此,本版组织稿件对全球大学排行榜进行探讨。——编者

  近日,《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先后发布了“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亚洲大学排行榜”等,一度将世界大学排名推向舆论的旋涡。

  兴起:回应对高等教育系统透明化的呼吁

  截至目前,全世界至少有中国、美国、英国、西班牙和德国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推出或建立了50余个大学排名体系。

  大学排行榜的兴起,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首先,大学排名回应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系统透明化的呼吁。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人们的教育选择尤其是高等教育选择的范围迅速从一城、一省乃至一国拓展到全球范围,社会各界了解高等教育系统的需求日趋高涨。同时,基于知识更新和就业领域更为细化的用人需求,也增加了对高等教育深入和可比性了解的现实需要。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使得社会对于建立更为透明、全球可比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其次,大学排名回应了人们对大学优秀程度的疑惑。排名通过量化的指标,弥补了分类和质量保障体系等传统高等教育系统评价体系和办法的不足之处,比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对大学优秀程度进行评判的需要。

  指标:《世界一流大学》认可的主要大学排名

  世界银行出版的《世界一流大学》一书曾在高等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其比较认可的大学排名机构分别为《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和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网络计量研究中心”等机构。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名。该排名指标体系主要分为教学、研究、论文引用、国际化程度、企业经费等5个指标,共13个小项。其中教学一项共占30%,主要考察大学的教学水准,细分为教学声誉调查(15%)、师生比(4.5%)、博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比(2.25%)、学科门类齐全度(6%)、师均学校收入(2.25%)。研究一项共占30%,主要考察大学的整体研发实力,细分为学术声誉调查(18%)、研究经费(6%)、师均论文发表数(6%)。论文引用占30%,主要考察大学在研究领域的影响力,该指标只设师均论文引用量(30%)这一小项。国际化程度指标共占7.5%,而企业经费指标只有创新(2.5%)这一小项。201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名部分指标所占比例有小范围调整,论文引用占比由32.5%降至30%,同时国际化程度的占比由5%提升至7.5%。

  名为“QS”的世界大学排名。该大学排名主要评价体系包含以下几项评比指标,分别是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占40%;学生就业评价占10%;教师/学生比例占20%;单位教职的引用率(Citations per faculty)占20%;国际教师和国际学生占总教师、总学生数的比例为10%,其中,外籍教授比例为5%、留学生比例为5%。该排名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相关群体的主观评价等软性指标,例如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和学生就业评价,合计占到了50%的比例。该排名同时还推出了亚洲和拉丁美洲两个独立的地区性排名。

  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该排名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完成,从2003年开始每年在网上公布,是首个多指标的全球性大学排名。其主要评价体系采用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评价指标,具体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权重10%)、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权重20%)、各学科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权重20%)、在《自然》或《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折合数(权重20%)、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权重20%),以及师均学术表现(权重10%)。

  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网络计量研究中心”的世界大学网络计量学排名。该排名主要指标体系包括将全球大学的数据库和名字分别为“Google”、“Exalead”及“Alexa”等的重要网络搜索引擎及学术资料量化以后的引用次数纳入网络大学排名重要指标。该排名衡量指标体系分为两类:活跃性与可见性,各占50%的权重。

  缺陷:排名指标各有侧重而先天不足

  从积极的角度看,大学排行榜从不同侧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评价全球大学系统的窗口,填补了高等院校与公众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信息真空”。大学排行无形中也给高校施加了外部压力,推动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学排名的评估指标体系也能够从某些层面诊断出大学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有利于其调整发展对策。

  然而,从消极的角度看,全球大学排名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全球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因此,通过抽取全球大学中共同性的指标对大学进行排名,就像通过测量身高体重的方式判断大象、老虎、狮子、牛、马哪个更优秀一样。此外,当前最复杂的大学评价系统,也只能选择几十个甚至十几个简化指标,依此对纷繁复杂的大学系统排定座次,是每个排名系统必然要面对的质疑。

  同时,现有的全球大学排名维度相对单一。例如,从西班牙的世界大学网络计量学排名来看,指标体系主要基于各个大学在全球互联网上的资讯表现,重点衡量网页数量和链接数量等指标。而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统计,全球3/4以上的互联网网页是英文网页,对母语非英语的国家的高校而言,在该排行榜中的位置将明显受到影响。

  此外,大学排行榜的潜在不利影响正逐步显现。从国家层面看,大学排行榜导致政府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盲目躁动而重点资助少数一流大学。同时,由于排名运用的标准并不完全与公共政策目标一致,对于维系国家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协调稳定将会产生长久的消极影响。从高校层面看,大学排行导致一些学校对科研过分迷恋,使得科研与教学失衡。大学排行榜的巨大影响力还将不同大学拖入了同样的发展模子,容易使大学建设面临“千校一面”的危险。

  出路:大学排名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和真实

  发挥排名的积极作用,必须妥当解决好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增加考量指标数量,使大学排行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大学的真实水平。二是要进一步增强大学排行指标与使用者需求的结合度,使不同使用者能够从各自的需求出发,了解大学在特定方面的排名情况。三是通过建立基于学科的大学排行工具,引导大学、政府和社会重视和推进大学的内涵建设。

  最近,欧盟推动的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和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学科评估,提供了排名方面不断革新和探索的范例。

  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学科划分,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了整体水平评估。

  据了解,中国的本次评估总体上按照自愿申请参评原则,采用了“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以客观评价为主”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等4个一级指标,指标权重全部由参与学科声誉调查的专家(本轮评估约5000名)确定。

  应该说,欧盟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和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体现了大学排名的本质要求。(苏玉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