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长教师到用人机制 基础教育亟需六项改革
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7-10 11:48:34
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了经济大国,而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来助推。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亟需进行六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校长队伍改革。成为教育家型校长,是新时期对校长办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校长必须职业化,这就需要深化校长队伍改革,废除行政任命制,按照“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原则遴选任用校长。有思想的校长才能办出有文化的学校。有了一支专家型职业化的校长队伍,才能带出一支学习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贯彻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办学方针和理念。
二是教师队伍改革。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抓好了教师队伍的改革,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因此,要以素质教育为总体要求,改革教师队伍。通过实行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绩效工资考核制和内部结构工资制等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教书育人的好教师享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让那些师德败坏的教师走下讲台,不再误人子弟。
三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的要点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学,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因此,需要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演员角色变成导演角色,将学生的观众或听众角色变成演员角色。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被动的“填鸭式”教学只会让学生厌学,这是一些学生上了大学“不学”的原因,也是中国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根本所在。所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四是课程体系改革。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合理,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文科学领域的内容少,自然科学领域的内容难而深。虽然也发放了法律常识、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教材,但学校基本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课程比例设置也很少,再加上高考不考这些科目,学生基本不去学。
对于多数人来讲,人生更多需要的是常识,并非高深的知识。伦理道德、文明礼仪、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的一般知识是人必须懂得的常识;自然科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应以培养科学意识和科学思维方式为主,而不应灌输太多太深的知识,这些知识实际上对多数人来说用处并不大,但它却占据了学生的太多精力。还有,不应当让全国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都学外语,目前的结果是时间花费了很多,学习效果未尽如人意。因此,我们应当在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注入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所以,通过教育铸就人的精神比灌输知识更重要。
五是高考制度改革。虽然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高考应试有关,但高考只能改良而不能革命,因为高考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公平。然而,高考怎么考、考什么都可以大做文章。我们要在高考命题和高考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高考指挥棒向素质教育倾斜,将教育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和理念上来。如降低自然科学内容的难度,加大人文科学的内容,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及为全民族所共同认可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伦理道德等列入高考内容。高考这个指挥棒,应当指挥人们去学习相对更有用和更重要的东西,要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体魄为主。
六是用人机制改革。目前,困扰很多单位的一个问题是人才缺乏。其实,我们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缺乏一种更加科学合理选拔人才的机制。政府要倡导重学历而不唯学历的选人用人理念,真正营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环境,建立一种能够让人脱颖而出的机制。同时,在人才评估、管理和激励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措施。只有改变这种选人用人的观念和机制,才会从根本上引导人们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瞭望》新闻周刊 文/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