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片区内的优秀师资流动起来

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2013-12-21 8:43:19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全会提出的这些做法很具体,抓住了关键。”谈起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的教育改革,尤其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福建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赵素文说。

  “推动教育均衡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固强补弱。”赵素文认为,教育均衡应是让中心校更好,一般校不一般,让在一般校就读的孩子享受到和中心校一样的优质教育,使一般校的师资也能获得锻炼和成长。

  按照计划,到2015年底,我省将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办学,2017年底,全省85个县市区和7个开发区,将全面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鼓励优质学校组建教育集团,扩大优质学校辐射范围。201 1年,小片区管理模式在全省39个县(市)试点,第二年推广到全省。在实践过程中,各地探索出不同做法,除福州鼓楼区的学区共同体,还有泉州鲤城区的组团式小片区、福安市的教育集团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本质都是以片区内优质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

  赵素文认为,尽管小片区管理实现了几个统一,但与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要实现真正的均衡,一方面,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步伐要加快。如果校舍面积无法扩大,内部设施设备也要均衡,即使是小校,也不能是弱校。同时,要加大教育督导力度,组织随机、专项督导,加强对师资队伍、学业质量的评估考核。

  “消除校际差距,关键要让片区内的优秀师资流动起来。”赵素文说,光靠听课、共同开展教研活动是不够的,教师互派交流力度应加大,要形成流动的观念。当然,城乡师资交流面临很多现实问题,而片区内的流动比较合理,阻力也较小。

  “义务教育阶段,让孩子开心学习比什么都重要。”赵素文描绘了她的均衡教育愿景——让每所学校在标准化的条件下办出特色,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