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代表委员建言:教育的翅膀在“云”端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4-3-9 9:03:33

   编者按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当下,信息技术如何成为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有效手段?围绕这些问题,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构建云教育服务平台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极大推动教育管理体制变革,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说。

  周洪宇认为,第一步,国家可整合现有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的教育管理服务公共平台,为全国教育机构加强教育管理方式的变革和相关人员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第二步,以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优化、重构教育管理业务流程。在基本建成国家、省级数据中心以及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等主要管理信息系统部署应用基础上,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周洪宇建议,今后,教育质量监测与绩效评估信息化服务体系要以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全国政协常委、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教师培训可借鉴“教育淘宝”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靠教师,而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加大教师培训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全国政协常委、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说。

  陈群建议,可以建一个综合的平台,用类似于“教育淘宝”的方式,在设立一定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引入竞争机制,把多元的、最优质的教师培训资源放在上面,这些资源大家都可以共享,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需要的培训内容。

  “当前,特别需要培训、特别需要提升的是中西部边远地区的教师,他们不可能都到发达地区来培训学习,有了这种信息化的培训平台,他们在当地就可以享受最优质的培训资源。而且,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还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搜集教师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并进行研究,从而对培训质量进行更准确的把握。”陈群兴奋地说。

  “加强在培训中的信息化程度,不仅指远程网络培训,还指在面授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只要我们在教师培训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让更多的教师受益。”陈群说。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科技学院医药研究院院长刘超:网格化管理帮教育“脱困”

  “对于社会关切的许多教育难题,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管理水平提升、管办评分离等改革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都可以通过基于大数据的先进信息技术来逐一破解。”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科技学院医药研究院院长刘超说,今后,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育发展“脱困”,使之安全度过矛盾交织、众口难调的“黑障期”。

  刘超认为,现在老百姓普遍关心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等问题,都可借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一种集学生素质培养、评价、管理于一体的网格化教育管理体系。“有了这种数字化体系,像就近入学、择校、考试评价单一等许多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或许就迎刃而解了。”刘超建议,当前,在发展教育信息化时,要做好制度顶层设计,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无缝融合,成为解决教育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但是,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景,刘超也表示担心。来北京参加此次大会前,她在基层学校调研时发现,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只是基于提高学生考分等功利化目的,而没有真正将其作为教学媒介,更没有触及到教育理念的改变。“这也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现实难题!”

                                                                      (记者 柯进 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