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课的那些事儿

中国教育装备网 发布时间:2014-4-25 10:19:5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探讨的焦点。在国外,基于微课的“颠倒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自2010 年以来,国内微课实践日益加强,相关研究逐步深化。

  微课概念厘清

  目前,国内对“微课”概念的界定还未达成共识。从字面来看,微课由“微”与“课”构成。“微”有“细小、轻微”的意思。 “课”是指“有计划的分段教学”或“教学的时间单位”。由此看出,“微课”应该是有时间限制的教学活动全过程。

  从狭义上理解,微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视频记录,但是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规律,容易造成教与学脱节。从广义上来说,微课应该是包括微视频、学习单与学生学习活动流程的微课程。从教育目标来看,微课程更能体现课改要求,兼顾教与学,微课程是微课必然的发展方向。

  微课实质解析

  从“资源构成”角度,微课是学习资源。胡铁生认为,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南京大学梁乐明等人认为,微课是一套以微视频为核心,辅之以相应的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的学习资源。

  从教学媒体呈现形式的角度,微课是教学视频。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微课是教研手段。胡铁生认为,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使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将会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体而言,微课能充分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切合信息时代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和空间对课堂教授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并且通过师生在线交流使教与学相互促进,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重要补充,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微课开发

  微课开发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开发途径、模式、环节、策略、制作技术、平台的开发等方面。

  就开发环节而言,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视角,包括选定主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制作加工、微课上传发布等建设环节及微课展播、推广交流、教学应用、评价反馈等应用环节;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包括合理选题、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撰写视频字幕、拓展其他资源等环节;从技术人员的视角,包括课堂教学视频拍摄与后期编辑等环节。

  就平台功能的开发而言,应建构集建设、管理、应用、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的微课平台。

  就开发策略而言,微课可采取征集评审式与专业拍摄式相结合的开发策略。金陵则强调,保证微课传播中的视听一致性,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就开发中的制作技术,也有人阐述了摄制型、录屏型微课制作所需的设备配置、相应的制作方法及技术要点。

  总的来看,当前微课开发研究只局限于国内区域资源开发的经验概括,并不适合在全国范围——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进行推广。

  微课应用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很多人将微课具体应用到不同课型的数学教学中,对数学课型的转变产生重要意义。有具体分析了微课特点与微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将这些理论成果合理融入到“缓冲溶液”课程教学中;也有人针对“C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引入微课教学;还有人把微课引入到大学物理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也有人在人体形态学课堂教学中,借助微课静态和动态展示人体结构的图形图像。

  微课竞赛与推广

  201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由15 个省(市、区)的7 万多名教师上报的优秀参赛微课作品超过20000件。至此,微课实践得到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重视。然而,各种竞赛活动承办方更应该关注参赛优秀作品的后续推广应用情况,必须杜绝为比赛而比赛,注重微课的应用实效,切忌走上“重建设轻应用无研究”的老路。

  研究表明,“微课”只有在完善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强化实践探索中的设计和应用环节,才能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为用而建、以建促用、用中提建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