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命题组专家解析高考试卷

 

                                    福州晚报首席记者 陈坚


  2014年高考昨日结束,对于许多考生来说,现在最关心的是自己能考多少分。昨日傍晚,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各学科试题及参考答案,并提供福建省高考命题组专家对今年各学科试卷的评点、说明。对于高考的后来者来说,专家的命题说明就是最好的复习方向。
  昨晚7时,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从省教育考试院拿到高考试卷及答案。同时,本报官方微博、微信以及东街口网站立即作出同步更新。考生们想了解更多详细内容,可以登录新浪微博“福州晚报”官方微博界面,也可以登录东街口网站(http://www.fzen.com. cn/)进行查看。语文体现正能量注重考查语文素养
  全卷延续了我省自行命题以来逐渐形成的特色,
  稳中有变。试卷选材合理多样,试题有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基础教育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

文本多样新颖全面考查阅读能力
  古诗文阅读文本是人物传记和元曲,现代文阅读文本有论说文、散文和通讯;古诗阅读文本首次采用元曲,实用类文本阅读首次采用通讯,选材布局合理,又有一定的新意,有助于引导高中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能力。

加强正面导向推进教学改革
  阅读题继续关注深度阅读的考查,要求阅读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古诗尝试关联阅读,引导高中教学关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作文题继续关注思辨能力的考查,立意导向积极向上,写作空间较大,保持“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要求,引导高中进一步落实好相应文体的作文教学。

关注正能量,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
  在突出语文核心能力考查的基础上,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古文阅读、文化经典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语用和作文的考查,内容充实,立意积极健康,分别体现出对为人处事、道德修养、阅历与读书、亲情与“大爱”、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的正确引导。数学立足学科基础关注学科本质
  数学命题立足学科本质,关注试卷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有利于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和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

立足学科基础强调能力立意
  理15、文16以集合语言、常用逻辑用语为载体,强调正确推理的形式和规则,突出考查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理17涉及的图形翻折及文19的“割补”或“等积变换”需要考生分析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突出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理19的解答,考生可从特殊入手,通过合情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也可通过演绎推理直接证明,突出考查推理论证能力;文12以椭圆的定义为载体,探究在新情境下“椭圆”生成的基本步骤和图形特征,重现“轨迹”的基本研究方法,突出考查抽象概括能力;理10以计数原理为载体,需要考生从题干及备选项中领悟将“选球方式”抽象为“颜色模式”,考查抽象概括能力与学习潜能。

关注数学本质突出教育价值
  统计与概率突出考查对统计量的理解与应用以及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要求考生不仅会计算统计量而且会合理地根据统计量对问题作出分析与解释;函数与导数的考查突出导数的工具作用,考查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对“常量”与“变量”辩证关系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的能力;解析几何突出“解析法”,要求考生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并合理地运用代数手段解决几何问题,体现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立体几何突出对空间想象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三角突出三角变换及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研究;数列关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与运算,突出“基本量法”。

坚持课标理念凸显导向功能
  命题紧扣课标理念,不随意忽视所谓的“冷门知识”,如理19、理14等。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回归教材,克服脱离教材的“题海战术”,如理8、文18等取材于教材习题的合理改造。引导中学数学教学既关注“结果性知识”,也关注“过程性知识”,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理10、理18等。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基于已有知识与方法的创造性运用而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如理10以多项式展开式为背景,考查考生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下的数学问题;文12依托新情境材料,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提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突出运用能力体现人文素养
  试卷紧扣
  《考试说明》要求,紧密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实际,体现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试题科学、规范,在继承中有所创新。

稳中求变,体现适度创新
  阅读理解E篇是比较典型的议论文,考查考生逻辑思维、推理分析、以及把握篇章结构和作者观点的能力。
  书面表达要求考生在理解引语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成功与失败关系的励志短文,不仅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还留给考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利于防止考生生搬硬套。

题材丰富,体现人文素养
  完形填空讲述作者父亲退休后学习钢琴,实现儿时梦想的故事,父亲以自己的行动说明了“只要有恒心与毅力,一切事情皆可成功”的哲理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父子之情。阅读理解C篇是一则宣传骨髓捐献的公益广告,D篇阐述“真正的幸福源于精神富有”的道理。短文填词则倡导节约,拒绝浪费。试题书面表达开放性有所增加,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英语写作,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主旋律。

坚持英语教学的正确导向
  试题着重考查英语语言的核心知识以及学生语篇意识、语用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表达开放性有所增加,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英语写作,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主旋律。试卷立意在于强调教学应该注重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扩大阅读的广度,拓展理解的深度,提高运用英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理解文本的能力。物理重视情境创设注重学科素养
  试卷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实际,
  坚持平稳推进、体现导向的基本原则,凸显对考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考查。

发挥题型功能凸显能力考查
  选择题重点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如第16、17、18题应用物理概念、规律及学科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实验题通过“长度测量”和“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除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原理和方法应用以及实验数据处理外,并要求对实验结论进行多角度分析评价,较全面考查了实验能力;计算题在考查学科主干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分析综合、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等学科核心能力,试题关注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如第21题情境贴近生活,第22题体现新科技应用。

重视情境创设体现思维过程
  部分试题源于教材创新,如第15题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第16题模拟远距离输电实验,第20题两点电荷相互作用及场强叠加,第29(1)题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规律等。

分层设置难度关注全体考生
  试卷的易、中、难比例适当,选择题兼顾考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实验题和计算题在情景设置上,考查物理建模、物理过程分析和数学方法应用,设问由易到难,呈现难度梯度,有效地鉴别不同能力层次的考生。化学重视思维品质考查探究能力
  试题以考查化学科学素养为主导,
  力图有合理的区分度和必要的难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注重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试题以考查化学学习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为主导,以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突出体现了元素观、微粒观、转化观和绿色化学思想等重要的化学学科观念以及模型、实验、观察、假说、类比等化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发展的基础。

重视思维品质,考查探究能力
  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第23(4)通过建立模型考查考生迁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4(1)通过解释金属腐蚀现象考查反应速率知识和思维的综合应用能力;24(2)通过分析实际生产工艺考查对绿色化学理念在生产中实际应用的理解能力;25题要求考生在新情景中解决问题,考查学生设计、评价实验和误差分析等化学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31题注重考查对“物质结构决定性质”和“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体现了该选修模块的价值所在;32题以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为主线,在考查有机化学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对缜密推理能力的考查。

试题情景源于实际关注化学与STSE的联系
  试题的许多素材选自于考生身边的生活或工业生产的实际,如铝制品的正确使用、发酵粉中的化学成分、铁闸的腐蚀原理、废铁皮的回收利用、食品中的抗氧化剂、氯酸钾的制取、铁红的工业生产、焦亚硫酸钠的制备及氮化硼晶体结构等。要求考生从化学视角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化学与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联系。生物突出探究性与综合性关注社会生产生活
  试题情景设置新颖,
  试题的呈现形式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问题设置梯度合理。试题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

强调主干突出生物学科素养
  试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的成分和结构、细胞代谢、内环境稳定和调节、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等主干知识。
  试题的叙述和设问方式力求贴近考生的思维习惯,无偏题、怪题,较好地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如第2题以运动出汗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等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第28题一改过去仅对遗传规律考查的形式,从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角度入手,将遗传规律、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遗传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及DNA分子结构基础等知识融入到生物科学发展史的情景中进行考查,突出生物学科素养。

注重能力突出探究性与综合性
  第26题、第27题分别以生物制氢和汽车尾气对人T淋巴细胞的影响为背景,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实验原理、方法和相关的理论进行实验探究,并作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试题还考查了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方法,强调了对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的考查;第4题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膜蛋白的生理功能,综合考查了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等知识,强调知识的综合;第33题通过流程图的形式,呈现免疫缺陷小鼠的基因治疗过程,综合考查了考生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和胚胎工程的内容。

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生产生活
  试题涉及生态调查、生物制氢、亲子鉴定、汽车尾气对人免疫系统的影响、基因治疗等内容,引导考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5题以DNA分子上的STR位点进行亲子鉴定为背景,试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DNA分子结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还展示了亲子鉴定的基本原理,体现了考试的教育意义。
 政治注重实践应用体现核心素养
  试题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凸显素养立意、学科特色和以人为本,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凸显素养立意,落实课程目标
  试题全面体现考试目标与要求,关注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发展潜能。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的原理推测需求曲线变化的可能趋势;要求考生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视野中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要求考生透过漫画得出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

体现学科特色,传递正能量
  试题突出了思想性与时代性的学科特色。试题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设问的指向,都突出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014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的感人事迹,王充和孟德斯鸠的思想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等,都渗透了一种正确而鲜明的价值取向,引导考生积极向上,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试题同时关注社会热点以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试题重视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没有偏题怪题,如要求考生掌握我国政府的职能等;试题保持了地方性的风格,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有助于考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答题,如福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德化陶瓷产业等情景的设置;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避免考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并能发挥考生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如要求考生在企业或政府中任选一个角度,针对特定问题,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解决措施等;试题在追求意境美的同时,字斟句酌,语言严谨。
  整份试卷相较于去年,文字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减少了考生的阅读量。地理体现创新思维紧密联系社会
  试题选材多样,难度适中,题型、结构、题量和分值与2013年一致,区分度好。

体现课改理念,突出能力立意
  地理试题体现新课程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核心理念,立足地球与地图、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学科主干知识与地理技能,考查考生分析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试题紧密联系国内外经济社会时政热点。如37题(4),要求考生对新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某特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讨论,选择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该题的设问意在引导考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鼓励发展学生的地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将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紧密联系社会反映时代特征
  37题以21世纪关注的海洋经济、网络经济为背景,引导学生探究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型及传统商业形态向“淘宝村”电商发展。其他题组涉及智慧城市建设、人口、贸易、海岸带开发、灾害、污染治理等热点问题。

考查地理思维,强调融会贯通
  试题考查内容涵盖高中初中地理知识,力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区域的融合。37题通过对地理位置与区域发展自然优势的评价、工业化与城市化背景下都市农业地域的分析、“网络经济”影响区域发展的探讨,重点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区域比较等地理学习与研究方法的领悟、掌握和运用水平。

创设新颖情境,彰显学科特色
  试题在情境创设方面,力求素材新颖多样,反映近年来地理科学发展与地理学科实证研究成果。试卷共有10张地理图表,包括区域图、框架图、雷达图、折线图、等值线图、柱状图、景观图片等,凸显了地理学科特色。历史重视分析论证突出主干知识
  试题坚持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突出对考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考查。难度适中,有利于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注考生学习经验突出主干知识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突出的主干知识包括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红军长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雅典民主政治、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俄国农奴制改革、《独立宣言》等。以此为基础,搭建能力考查的平台,有利于不同水平考生的发挥。

注重新情境创设突出能力导向
  试题注重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选材丰富多样,包括文字材料、图画、漫画、表格、数据图等,试题生动活泼、洋溢着历史气息。试题以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考生解读史学文献、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覆盖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个层次的考核目标。

加强论证探讨突出历史学科素养
  试题在坚持能力立意的基础上,突出考查历史学科素养,要求考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历史问题,对历史现象和事物进行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如第38题以科举制为载体,融会贯通古今中外,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不仅要看到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影响及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理解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科举制中存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并最终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