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师告诉你如何设计翻转课堂

作者:方柏林       信息来源:教育厅网站          发布日期: 2015-01-04

  过去的一年,我们常听到“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这个说法,它从少数教育技术专家的新概念,变成了一种大众都在讨论的话语。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对课堂上讲课、回家做作业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亦即把讲课的内容放到网上让学生回家看,而在课堂上多一些互动的、积极的、群体的教学内容。

  这个概念有不少老师抵触,但事实上,在这个术语还没有发明之前,一些老师可能就已经在尝试了。传统的教室教学模式之低效,老师、学生都有切肤之痛。今年我看到一本在华外国人写的书《不良分子》(Unsavory Elements, Tom Carter主编),书中一位外教马太·穆勒(Matt Muller)感触:“中国的大学不像高等教育机构,更像是高考后的余生。闯过高考,学生劫后余生,在这里疗养。大学是好好休息的地方。…好比是高考后给自己放四年大假。…在这里教书也不像教书,而是一种灾难控制。”他发现中国大学有三种人:“一种是瞌睡君,一种是手机君,一种是发呆君。”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打瞌睡、玩手机、发呆,到底是老师讲课乏味、无用,还是学生不爱学习?答案可能是“都有。”

  而今已是学习资源过剩时代,很多老师所讲内容,网上说不定有更好的学校、更好的老师去讲,学生搜索一下就可以得到, 老师不得不改变那种传输知识的角色,这也不是坏事。翻转课堂不过是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把上课的时间拿来做一些更适合一群人一起做的事,而课后时间听讲座视频,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解放了老师也解放了学生。学生如何已经明白了讲座内容,或是从其他渠道学到,可以直接来课堂上互动。如果学生程度低,需要笨鸟先飞,也可以把视频多听几遍。

  作为一个课程设计师,过去几年我都一直在帮助老师培训、思考如何有效地开展翻转课堂的改革。老师们也给了我很多非常好的反馈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我想有效地翻转课堂,应该注意如下一些策略:

  第一,多做少说。

  多用阿迪达斯那种广告语:Just do it! (只管去做!)什么叫翻转课堂,什么是道什么是术,老师角色、学生角色这些,留给专家写论文去好了。我们学校老师做翻转课堂做了两三年了,他们一个感触是,不要把“翻转”的概念挂在嘴边,学校也好,老师也好,都不要纠缠这些概念。如何界定什么是翻转课堂一点都不重要 。学生不需要知道你在教改,知道了反而感觉拿他们当教学法实验的小白鼠。尤其在我们大一阶段,一些新生刚进大学,他们可能以为大学教学就应该是这样,太强调你在教改反而引起恐慌和焦虑。

  第二,思考message (教学内容)、medium(媒体和技术)、 method(教学法)的动态结合。

  教学技术改革的一个误区,是大家在讨论到底是应该马拉车(教学方法引导技术应用),还是车来马(技术引导教学方法)。现实的情况可能不是这么黑白分明。显然,教学方法会让老师去寻找最为合适的技术,但是我们也发现, 技术也在倒逼教学方法的革新。和翻转课堂经常一起提到的一个改革模式,是教育顾问Ruben R. Puentedura提出的SAMR模式。S(substitution)为“替代”,是指仅是用旧技术替代新技术,方法不变,比如黑板变成幻灯机。A(augmentation)是指增强,也就是在替换媒体的同时,增加一些新功能,比如从纸张到电脑后,增加拼写检查。M(modification) 是指改变,也就是说,随着技术工具的改变,教学手段也相应发生改变,比如过去让学生交文章总结自己所学,现在可以让学生提交电子故事(digital stories)。R(redefinition)是指重新界定,这是翻转的最高境界,是你在教学方法和工具都发生了改变的情况下,你整个教学活动如何重新界定,包括内容。从这个模式上看,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和教学内容其实是会相互影响的。

  第三,老师的“顶层设计”:了解SAMR模式之后,老师应该在策略层面进行一些规划。

  我们学校老师我们鼓励他们列一个表格出来,把每周的教学目标、测评方法、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活动、课后教学活动一一先列出来,然后看用什么方式去组合更合理。我之所以把测评先于教学内容列出来,是因为这种设计,必须是一种反向设计(backward design), 亦即你知道你要达到什么目标,怎样才算达到目标(测评方式),你才可以知道如何去设计你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反过来,让你教学的内容,甚至是一本教科书,去主导你所有的教学。这方面老师应该有教学的自由。不是所有的模式都适合所有的老师。比如有的老师课堂上多小组讨论,有的老师课堂上评论作业,有的老师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完成一些项目,但是老师的“顶层设计”,是如何将适合自己、适合自己课堂的教学元素最为合理地搭配。

  第四,学校的角色也应该改变。

  翻转课堂、以及其他任何教学改革,都不应该由上到下由领导强推。我强烈反对学校组织老师怎样去教,用什么模式去教,这应该是老师自己去做主的事情。很多学校,包括美国的学校,在把学生当成终端的用户,一切围绕学生的需要,这虽然无可厚非,但不能因此打压教师的积极性,因为最终是教师去在一线实施你任何策略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管理者毕竟不了解课堂的千变万化,统得过死,会打压老师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提供配套的培训和资源。比如我所在的部门,给老师提供培训、咨询和教学工具。老师的抵触,有时候不过是缺乏方法。很多老师都是所在学科的内容专家,并不一定都是课程教学的高手,他们也需要引导和培训。在我们这里,很多老师过去抵触新的尝试,但是他们尝到甜头之后,转过来成为我们铁杆的盟友 。

  第五,学校应提供一个高效的“翻转”平台。

  如今技术工具五花八门,可能大家会说,不是说给老师自由吗?选择什么应该由老师自己定。当然,就好比体操,是前空翻还是后空翻,这让老师去定。可是频繁更换舞台,学生面临的困境则是要疲于奔命去不同地方赶场,会影响学习效果和学校形象。现实的情况是,而今有的老师用博客,有的老师用自己开发的网站,有的老师用微信、微博甚至人人去做“翻转”内容的发布。其实有的技术工具,如博客,不便于教育测试和成绩管理,只擅长内容发布。美国几乎所有高校都投资购买课程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比如Moodle, Canvas, Blackboard,或是其他某种适合幕课或其他网络课程的平台。这种系统如同航空母舰,老师的教学战舰可以从这里出发,去任何地方。平台对于全校学生是统一的,这样便于学生登录,便于老师发布内容,也便于他们收集教学数据。学校非常有必要在这种软件上加大投资,而不是把钱都花在硬件设备上。如果学校已经有这种平台,建议老师多加使用,不应该限于自己熟悉的工具。不同工具皆有其用,用叉子切肉或许也有可能,但是换成刀子,或许更利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