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漫 教 学 路
信息来源:教育厅网站 发布日期: 2015-03-18
一缕春风吹走了枯藤老树,带来了小桥流水,把我们带入了信息化的时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而振兴教育的希望则在于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体,是人之楷模,在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事业中,教师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师德修养直接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教师是创造人才的劳动者,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和艺术家,教师劳动本身就是创造。当今儿童,他们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立德志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是他们直接交往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以说,教师的言谈举止应成为受学生尊敬、钦佩的道德权威形象,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最向往的榜样。一些幼儿园的孩子、中小学生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相信老师的话胜于相信父母。
教师要注重修养,具有甘于奉献的精神。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堪为后世之楷模,陶行知先生在风雨飘摇、民族危亡的年代里,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生命”,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师德典范。教师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们把培育祖国的花朵看作是自己最神圣的职责和最大的乐趣。像春蚕一样,到死丝方尽,将自己的心血化春雨,精心浇灌朵朵含苞待放的花儿。
既投身于教育中,自己就是老师兼父母、兄弟,用爱来感染他们,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除了教师和医生的职业外,未必有其他的职业需要如此多的热忱,应当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每个孩子,教师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孩子的欢乐和苦恼,同情孩子,对孩子由衷地关怀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时间也证明,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能在学生身上发挥很大的心理效应。当然,教师的爱应是真诚的,是符合严格要求原则的,不应是迁就放纵,必须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后进生。
让我们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在漫长的教育教学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严格要求自己,为培养下一代奉献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