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建构和教师的个人成长

——学科带头人培训心得体会

作者:龙信办     信息来源:教育厅网站    发布日期: 2015-04-13

      7月5-12日,盛夏的福州,我和同事们参加了为期一星期高强度、近乎封闭式的学科带头人培训,福建教育学院培训处精心安排了此次培训的课程。整个培训围绕怎样提升学科带头人的综合素养,从教育理念的变革到名师的师德情怀,从教科研团队组建引领到课题设计,从个案研究到课堂观察的方法,再从心理调适到论文写作等等。给参加学习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份难得的精神盛宴。通过这次学习,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审视自己的成长轨迹,同时对今后的教学规划有了更清晰地思路。

  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正是带着对三个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开始的: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吗?怎样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

  于文安教授告诉我们:“只有成为有效教师,才能产生有效教学。”所以,理想课堂的建构离不开教师素养的支撑。

  我很羡慕郑捷老师,她幸运地选择了喜欢的教师职业并当做事业做到了极致,她是领悟教育真谛的人,而我的教学生涯则是一波三折才走上正轨,我和一部分老师一样,被命运选择成为一名教师,经历了内心痛苦挣扎的最初,为了脱离苦海,学着慢慢喜欢上教师这个职业,因为我知道,没有爱就不会有付出!没有付出又怎么会有开花结果。三年后,我在教学上小有成绩,又经历三年的辉煌后的那个暑假,我的心里却出现了迷茫:大部分毕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逃离物理,很少选择物理相关领域作为发展方向;一些离开多年的学生告诉我,他们早已忘了我教过的物理,却记住了我曾经给他们讲过的人生道理。

  于是我开始了光环下的反思,原来,知识不是最重要的,但正是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的方法、培养的能力、找到的方向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原来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当我知道了要给学生什么,我开始站在教育的高度而不是学科本身来思考和实践:怎么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后来的实践也证明了,关注成长和关注成绩不矛盾。

  培训处处长林藩教授说,“反思和实践,就是从熟练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过程。”这恰好是我教师生命的第二次飞跃。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就带着“怎样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的目标不断研究,首先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大胆进行课堂导入创新、课堂实验创新,成效显著。当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时,就不用担心他们学不好了。意外的收获是,一些学生在好奇心好胜心的驱使下偷偷的预习。验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老话;同时,抓住考前、考后和学生情绪波动等时机和同学进行课外交流,增进师生情感;第三,潜心进行教学研究和建模,和同教研组和年段组的老师开展了广泛的研讨合作,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其中有“应用思维导图提高知识记忆”、“自主合作学习探索”等。

  在经历了这段成长之后我领悟到了,每个老师都是自己教育生命的建筑师,而每个孩子也是教师慧命延续!

  所以,只有教师的个人成长了,才能真正构建起理想课堂,教师的成长一定会使他的课堂更有高度,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