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高考也是考家长。高考期间,家长面对一道如何应对、排减压力的共同难题,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应掌握好主动权,在心理沟通和营养补给上提供最大的支持。 一、送考,尊重孩子的意见 高考期间是否送考,根据考生个人情况而定。有的考生独立性较强,家长跟着,反会让他感到压抑不适。有一位今年参高考的考生就表示,想到自己在考场里答卷时,而父母却在烈日下暴晒就于心不忍。同时很多考生也反映,自己学习了12年,也考了12年,高考应当作为一次普通小测验对待,父母陪考也无此必要。但也有的孩子认为,家长不离左右陪着,自己底气可以更足些,紧张感也可消除不少。这时,家长便可陪送他参加考试。总之,家长在决定是否送考时,应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甚至于送考人是谁,也应由孩子来“挑选”。 二、考试后,放松孩子心情 孩子考完每一门出考场后,家长切忌问孩子:“考得怎么样?有没有做不出的题?”这会让孩子原本十分疲惫的神经更加衰弱,心情也大受影响。家长应尽量回避询问与考试内容有关的东西。当给一些驱暑的饮品之类,尽量放松孩子心情,可以幽默一些:“哟,战争告一段落了!”让孩子感到家长并未把考试结果看得太重。然后陪孩子说说生活中的趣闻轶事。尽可能将孩子的注意力向其他方向转。有的孩子考场失利,一门下来后便颓丧不已,甚至于产生“全完了”的念头,此时,家长要有稳定孩子的情绪,不要孩子急,家长也跟着着急。孩子在考试失利后,具体表现往往与实际心理状态有一个距离。丢了3分,孩子会觉得丢了5分。家长此时要告诉孩子:一题做错了,会“堤内损失堤外补”,一门考砸了,还有其他科目要考。已经考过的课程,不论好差,统统放到一边去,铆足了劲考下一门才是正理。 三、鼓励孩子用“平常心”去对待高考 子女高考时期,也是对父母心理品质的考验。父母要用良好的心态去感染孩子,增强他们的自信与战胜困难的力量。。 首先,家长要自我减压,要把家庭变作考生稳定的支持系统。高考期间,有些家长比孩子自己还更紧张,他们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家长应尽力把紧张藏在心里,在孩子面前装得若无其事; 其次,多和孩子进行交流,言语的交流会比体态语言更直接、更准确,也更有助于父母调整好自己的言行,使之不构成对孩子的隐性压力。父母在这个时期的言语交流要注意技巧。应多使用鼓励性、建设性和轻松愉快的“减压”语言。家长应该对孩子说:“正常发挥就行了,你一定能行!”而不是整天在孩子面前说:“要是考不上……” 对那些比较在意父母言行的孩子,父母要适当地“忽略”他们,以杜绝并防止把孩子的注意力更多地拉到自己身上。孩子需要什么,只有孩子自己心里最清楚。他们不需要的关心,是一种多余的干扰因素,会引起他们心理负重感。所以,父母可以主动地询问孩子,父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四、饮食,安排科学化。 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是做父母的重头工作,但是,又不能谨小慎微甚至神经质。家长不要过分强调让考生食用营养品,防止考生出现心理负担。在各媒体上增强记忆力改善脑功能短时期内取得事半功倍之奇效的各类营养保健品,往往会使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毫不犹豫地掏出腰包......注意,我们的家长们: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类在2周岁以后,大脑发育非常缓慢,营养对大脑的影响已很是微弱。金补银补不如食补,天然食物是最好的选择。注意营养均衡肉蛋奶、粗细粮、蔬菜瓜果都不缺少,特别注意早餐的高质量。饮食选择的原则是能提供必需的热量,清淡、鲜美、可口、易于消化与吸收,考生想吃又愿意吃的食品,要注意一点:在高考期间不要轻易变换食谱。要注意防疫和防肠道疾病,及时检测体温并作记录。对个别学生由于紧张造成的食欲不良和睡眠不好的情况,不必表现出过度的惊慌。因为这只是临时的反常,孩子身体的应急状态足以使他们能完成高考任务,不到万得己不要给孩子吃镇定药物。还有,考试时不要让孩子喝过多的水。有些家长怕孩子上了考场口渴,让他在家中喝很多饮料,结果孩子在考试期间不得不退场上洗手间,这样一来,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影响考试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