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问世
 
发表时间:2015-06-15   来源:中国文艺网

  

    在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6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2012年经中国文联出版社立项,并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集合了中国民协、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一大批优秀学者精心编纂,对目前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盘点梳理。本次首发的为该百科全书第一批,包括《代表性项目卷》《传承人卷》《史诗卷》。

  座谈会上,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充分肯定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认为它既填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领域的一项空白,又将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生积极影响。赵实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滋养和哺育着每一个华夏儿女,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奠定了坚实根基。赵实强调,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清肩负的时代责任和使命,以扎实的行动和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式方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不断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活力,使其成为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竭动力。

  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历来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新世纪以来,在中宣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发起并组织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富有前瞻性和卓有成效的工作,相继推出木版年画、民间剪纸、唐卡艺术、传统村落、传承人名录、节日文化、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等,谱写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新篇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被列为中国文联“文艺出版精品工程”重大项目,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担任总主编。冯骥才在为百科全书的出版发来的贺词中说,本世纪以来,我国以政府主导,各界积极参与,对中华大地五千年农耕时代所创造的文明财富,进行地毯式的抢救、考察、整理、保护与发扬。使我们基本盘清了自己的文化家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确保了我们文明的根基。在这一伟大的时代性的文化使命中,出版界作出重大贡献,不仅出版了巨量的文献性、档案性的典籍,并为传统文明的传播与弘扬,付出全力。今天问世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正是其中突出的表现,充分体现出版界高度的文化自觉。

  据介绍,《代表性项目卷》汇集了目前中国所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全书分为传统技艺、民间美术、民间舞蹈等十大部分,共收条目1200余条,总字数100余万字;《传承人卷》按门类、批次、地区、项目等来安排条目,内容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个门类,第一至第四批次,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比较详尽地叙述和介绍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史诗卷》内容涉及人物、社会、经济、宗教、民俗、艺术、语言、生态等,共计95万字,1600多个词条,200余幅图片,《格萨(斯)尔》《江格尔》和《玛纳斯》这“三大史诗”也得以向读者展示其“百科全书”的真正面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间文艺学者万建中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所有的传统知识和文化形态,我国更是非遗大国,非遗资源达87万项,遍布生产、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各个领域,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百科全书,以百科全书的形式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非遗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最为恰当的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个时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样式,作为人类古老的文明形态,它与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有着内在的依存关系,涉及到人类精神文化的诸多根脉和基因问题,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丰富物质文化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大国的另一种图景阐释,而且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史诗卷》主编诺布旺丹说。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该系列丛书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具有完整性、学术性、规范性、知识性和通俗性等特点。它既是普通读者重要的参考、查询和阅读的百科全书,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习者和研究者必备的参考工具书。来自社科界和新闻出版界的代表也对该书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邬书林表示,百科全书的功能是普及人类已有的思想成果、文化成果、科技成果,是由一流专家撰写,面向的是普通读者大众,所以特别要求对知识进行非常规范的选择、加工、整理和推荐、传播。用百科全书这样的出版形式来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和社会影响,标志着我们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成熟。

  “编撰出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是一项特别浩瀚也特别紧迫的工程,因为现在我们的社会变迁很快,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有的时候消失得也很快,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一夜之间就没有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记得住乡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说。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最具时代感和最时髦的一个名词,甚至有人把这个时代称之为非遗时代,我们深处其中,媒体人不能当旁观者。

  与会专家还建议,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在新一轮信息技术进步影响下,要用好信息技术来推进各个领域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来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在掌握知识、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基础之上。

  座谈会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二期出版计划正式启动,将出版《民间文学卷》3至4卷,约300至400万字。

  座谈会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协办,中国文联出版社承办。主承办单位负责人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宣部文艺局、文化部非遗司和各大高校、图书出版发行机构的代表出席座谈会。(张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