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是黑龙江省西南部原始森林中的一个小山村,一条约100米宽的大河从村前流过,我家恰好就住在河边,所以生命中便留下了许多在河边读书的记忆。在夏天的傍晚,做完了大人吩咐的家务活之后,便带上一本书,来到河边,脱了鞋,光着脚,把脚泡在水中,坐在河边的石头上,开始读书。落日的余晖投射在河面上,河水波光闪闪,带走了我的似水流年。一个小小少年,在水边手捧一本小书,沉浸在醉人的故事情节中。人在水边,灵魂深处常常会涌起潸然欲泪、欲说还休的寂寞,而一旦沉浸在书的世界中,这种寂寞就会随之消释。已经记不清在那条河边读过多少本书了,但读过的那些故事,却永远地留在了记忆中:《聊斋》中的那些花狐妖魅、《水浒传》里那些替天行道的侠士、安徒生笔下的美人鱼……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河水日日夜夜无止息地流着,许多记忆都随时光流走,但童年时代在水边的阅读记忆,却永远不会老去,成了永远美丽的怀想。 若干年后,我到黑龙江省一所大学读书,在那里度过了四年的青春时光。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嫩江边,出北校门向西走二百余米即可到嫩江大堤。于是,嫩江边,又成了我读书的好去处。我那时有早起的习惯,每天四点三十分即起床,带上一本书,跑步到嫩江大堤,然后坐到江边的沙滩上,开始静静地读书。晨起的江面上,还罩着一层淡淡的雾气,时有渔人驾舟,隐约出没于江水中,使人仿佛进入了迷离的仙境。相对于少年时代,大学时期的阅读经历开阔了很多,也有了一定的阅读深度。我那时的阅读,主要是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经典名著。那些美丽的故事,令人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很多时候,当我读完一本书时,都会眺望苍茫江水,陷入深深的沉思中。江水日夜流不停,年年岁岁江涛声。“曲终人不散,江上数峰青。”在江边阅读,人的思绪仿佛也会随着江水流向远方。 又过了若干年,我到沈阳市生活,我的居处附近,有一个公园,公园里有一个十分宽阔的湖,于是,双休日去湖边读书,又成了我的一大乐趣。盛夏时节,湖中的莲花次第开放,我坐在湖边,读着这样伤感的诗句:“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叶为谁苦?双花脉脉相问,只是旧时儿女!”这样的诗句时,让我相信,每一朵莲花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在水边阅读,能带给人一种灵性。高更曾坐在太平洋中一个荒芜的小岛上,面对着汹涌的波涛,发出了关于生命的终极思考: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去向何方?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年仅25岁就与世长辞,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为自己写下了和水有关的墓志铭:“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面对河水,曾发过这样的慨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其实和孔夫子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在慨叹生命的匆匆而逝,慨叹时光的不可留。夫子的话也是坐在水边阅读的我常常想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唐宝民) |
水边的阅读记忆
发表时间:2015-08-06 来源: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