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山丘》谁在等候
 
发表时间:2015-09-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2

  《踏歌行》栏目写至这一篇,篇数正好满“50”。这最后一篇,写什么歌,几乎在两年前,已有答案。只是,时刻越临近,越真切感知到如山压力。

  要聊的,正是一首有“山”字的歌。关于这首歌,第25届台湾金曲奖颁奖评审团的评语是“高度、厚度、影响力兼具的年度代表作品。写出每个人心里深藏甚至尚未发现的部分,一举击中人心”。“一举击中人心”,这6字实在是好。

  2013年夏天,偶然听同学说,有一首歌火透了,名字叫《山丘》。上网一看,还真是,微博、微信朋友圈,有关《山丘》的话题太多了。一如李宗盛过往诸多作品,《山丘》词、曲、唱,依旧由他一手包办。让人感慨的是,《山丘》的旋律写于2003年,历经十年,终于成词。而长达6分45秒的旋律,多达542字的歌词,这样的华语歌曲,实属罕见。

  那年的11月,李宗盛的“既然青春留不住”演唱会要在北京开唱。给我们推荐《山丘》的同学早早买好票,拉上小分队,晒老歌,忆往事,聊罗大佑,评李宗盛,憧憬着这场音乐盛宴,有传闻说李宗盛还将首度现场演唱《山丘》,这更成为“宗迷”们的共同期待。

  北京演唱会结束的第二天,微博及微信朋友圈果然被“李宗盛”刷屏,都市类媒体的文娱头条,也是一水儿的“李宗盛”,少不了的话题,自然是《山丘》。

  “我没有刻意隐藏,也无意让你感伤。多少次我们无醉不欢,咒骂人生太短,唏嘘相见恨晚。”当真是这样。年轻的时候——不,用不着多年轻,就是现在往前倒退个一二年,我们和我们的狐朋狗友们,有过多少个无醉不欢的夜晚啊。那些无醉不欢的夜晚,都是欢笑泪珠飘落的过程。很多人听《山丘》听到泪奔,歌如镜子,在镜子中,我们看到自己。

  “也许我们从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唉,也只有经历过中年的人,才写得出这样的词,因为他明白何谓中年。台上唱《山丘》的李宗盛,那年55岁,可还是那个嬉皮笑脸插科打诨的老顽童。而台下听歌的我们,又何尝服过老——35岁时觉得自己还够年轻,40岁以后又发现,年纪“奔5”的路上,风景刚刚好。“心里活着的那个年轻人”时时引领他们“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无知地索求,羞耻于求救,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个山丘”。

  有人说,《山丘》写中年危机,有人说,《山丘》是历经成败后的遗憾无奈。他们的共同证据之一,是“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喋喋不休,时不我予的哀愁。”是这样吗?在我听来,《山丘》里满满都是淡然与通透。

  多少年轻时觉得无法迈过的坎儿,进入中年,回头再看,一笑而过。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进入中年,才懂得轻飘飘的这一句背后沉甸甸的重量。逆流而上固然彰显无畏,但有时,顺流而下更需勇气。过尽千帆,笑看风云,这是我听到的《山丘》。

  李宗盛向来以人生体验入词,遣词造句不见华丽,一个情景、一种状态、一些心事,寥寥几字,鲜活灵动。《山丘》的词继续是句句戳心的李氏风格,“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喋喋不休,再也唤不回了温柔”。有人说,中年不是摇滚,持续的愤怒和亢奋不会快乐;中年不是民谣,清新到忘记年龄,单纯到忽略世事。如此说来,《山丘》的直白念唱,倒与中年状态相似?——不装,不作,不吝。

  刚进大学那会儿,有学兄跟我聊起李宗盛,那时他的最爱,是《生命中的精灵》《凡人歌》《寂寞难耐》《没有人知道》等。那时我还停留在听姜育恒童安格齐秦罗大佑的阶段,李宗盛那种念唱式玩法,我只觉得新奇。若干年后,突然就在某天,我听进去了李宗盛。当年学兄聊李宗盛的场景,恍如昨日,那年我十八,学兄不过二十,但关于李宗盛,我们的接受力竟有那么大差距。每想至此,我都要给这位学兄遥遥点赞,是他,让我第一次知晓“李宗盛”。

  很庆幸在自己跌跌撞撞的一路上,始终有好音乐相伴。青春懵懂时,天然地喜欢罗大佑呐喊中的愤怒,迈入中年,更倾心于李宗盛念唱中的自嘲与明澈。

  无论过去有多少光环多少得意,无论当下是怎样琐碎何等平淡,无论是否记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又是在什么时候,把每个阶段都视为最好的时光,又有什么必要担心越过山丘无人等候?命运造化,听从就是。“然后我俩各自一端,望着大河弯弯,终于敢放胆,嬉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这是《山丘》里的故事。总有一天,故事谁都能懂。懂与不懂,只隔着时间。

  李宗盛在《山丘》里说,“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让人轻轻地唱着,淡淡地记着,就算终于忘了,也值了”。对于一个曾经以码字为乐的人如我,又何尝不是这样——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攒着是因为想写成字,让人静静地看着,淡淡地说着,就算终于忘了,也值了。(陈娉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