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成了九十岁母亲的千年忧
 
发表时间:2015-09-18 来源:新民晚报
 
0

   现在流行错别字啦?老母亲问我。起因是这天她在一家小店门口,见小黑板上写着 “今几旦木到”五个字,因看不懂,问低头玩手机的店主是啥意思?小伙子说,就是今天鸡蛋没到。妈说,看你样子也是识字有文化的,怎么尽写错别字,五个字错了一大半?小伙子笑说,奶奶你不懂啦,这是网络语,很流行的,不信问问你孙子孙女,他们都懂。妈叹了口气,对我说,还记得吗?当初你两个弟弟为了几个错别字,闹来闹去的。

  “文革”开始,两个弟弟刚上小学,那时轻视文化,孩子们糊里糊涂读小学,马马虎虎进中学。小学六年级时,小弟班级里要外出学工学农,他的要好同学小杨,派到郊区学农,小弟则安排在市区学工。两个朋友分开了,就相互通信往来。某日,家里收到小杨同学寄来一封信,小弟拆开后,大家凑上去看。看到其中一句“昨天总算吃到一块寒内”,大家愣了片刻,才知这个“寒内”就是咸肉,“寒”“咸”两字沪语发音差不多,“肉”字里面少了个“人”,就变成了“内”,于是家里笑声四起。比小弟大一岁的大弟,是个顽皮家伙,从此家里饭桌上,“寒内”两字他经常当山歌唱。比如,有时会问妈,今天怎么都吃素,一块寒内也没有?妈则回答:寒内也要凭票供应的。

  小杨学农结束来我家玩,大弟一见就喊:哟,寒内来啦!后来小杨知道“寒内”的出典后很是羞愧,也不常来我家了。这让小弟脸上挂不住觉得对不起朋友,从此对大弟一张臭嘴恨得痒痒的,直到后来大弟犯了五十步笑百步的错,才算让他出了口气。

  进了初中的大弟,某天接受一项差遣,代表班级撰写一封什么决心书。大弟为展示写作水平,决心书里用了很多豪言壮语,那天他把写好的决心书送到我面前想听几句好话,我刚看了几句就笑得不行,他把“炎黄子孙”写成了“阎王子孙”。

  大弟说,我是听广播里好像这么说的,我也觉得奇怪,为啥要说我们是阎王子孙呢?我故意逗他说:人总有一死,死了不就是叫见阎王吗?所以大家将来都是阎王的子孙。我的这番胡扯,当然最后被大人批了一顿,可是以后这个“阎王子孙”却成了小弟回击大弟的武器,偶尔大弟嘴巴痒了一句“寒内”,小弟就高喊一声:阎王子孙!

  妈说,那时写了错别字,也晓得难为情的,现在怎么故意写错别字呢!我对妈解释,这是网络上搞着玩玩的,实际意思大家也明白的。妈问,你觉得这样好吗?我当然是反对错别字的。前些年参与一个文学奖的评审工作,记得有篇送审作品,不满两千字,竟有六七个错别字,作者简介里,此君还是一个什么级的作协会员。这让我反感,我想有的或许是打字时电脑出的差错,但送交作品前连错别字都懒得纠正的人,他的文章会认真推敲吗?这些年,微信的普及,人们赶时间,看文取其音辨其义,错别字已是常态,对此我也见多不怪了。

  妈又追问,错的当对的看,好好的字还存心写错,对错也不分了,那么照这样下去,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汉字文化,将来会变成啥样子呢?

  唉,九十岁的母亲怀着千年忧呢!对此我也只能陪她叹息一声。

                                                    (徐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