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招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发布
信息来源:教育厅网站 发布日期: 2016-05-24
24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到2021年,福建省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本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是“单项突进”,而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改革,整体设计涵盖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层次、各类别的考试招生制度。
高考综合改革
取消文理分科,录取机制:“两依据、一参考”
福建省现行高考采用“3+1”模式,即语、数、外三门加文综或理综的考试成绩录取。2021年起,实行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高校通过“两依据、一参考”来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录取机制,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作用,增加学生选择机会,分散应试压力,促进高校科学选才。
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招生投档录取模式方面,本科院校艺术类招生继续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2017年起,使用统一高考成绩录取的专科高职院校的招生,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待条件成熟时,减少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批次。
文中提到的“两依据、一参考”被视为此番高考改革的核心。这就涉及到以下两项改革。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由反向会考转向全科考,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改革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采取文科学生考理、化。生、信息技术4门,理科学生考史、地、政、信息技术4门。
201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所学14门科目均列入考试范围。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新生开始不再分文理科,实行全面考核,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学生须参加所有14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毕业的依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还设等级性考试,由学生自主选考3门,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我省提出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进一步增加学生选择空间,促进学生学会选择,规划人生;同时,还为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提供服务,促进高中、大学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又用于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
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扭转“唯分数论”,促学生全面发展
2016年秋季,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7年起、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
此项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为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我省按照规范严谨公开的原则,建立公示与举报、申述与复核、诚信与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具体的使用方法由高校提出,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此外,这种有“依据”、有“参考”的做法在其他类型的考试中也得到推广。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
评价方式: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实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招考,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拔技术技能人才,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对推进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我省率先探索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取得良好成效。2017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将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20年起,我省将实施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专科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考核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报考专科高职院校,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文化素质考核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后,不再组织实施高职入学考试。
作为中职学生毕业和高职院校录取依据的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目的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2017年秋季入学的中职学校新生开始实行。
中考中招制度改革
实行全省统一中考
改革前,我省中考中招实行各设区市自主命题,没有统一的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为提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建立统一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017年启动新的中考中招改革:
(1)2017年起,中考由省里统一组织实施,提高中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2)2017年起,建立初中学业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考试成绩、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录取依据,2020年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3)2017年起省一级达标高中或县(市、区)一中等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不少于50%。
“福建版”招考改革方案出炉,改革后高考实施“3+3”模式
海西晨报记者 东南快报 2016.5.25.
“福建版”招考改革方案确定啦!2021年起,福建将全面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后的福建省高考将实施“3+3”模式,这也意味着,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高一学生将不分文理,他们将在2021年迎来改革后的首次高考。昨日,福建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并解读了《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1
高考今后怎么考?
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3”
据悉,福建省现行高考采用“3+1”模式,即语、数、外三门加文综或理综的考试成绩录取。方案指出,2021年起,福建将全面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2021年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取最高分,6月份考一次,另一次还未说明。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
2018年6月底前,福建省将向社会公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之前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不受此影响,即他们的高考科目仍为“3+文综/理综”。
2
高校今后怎么招?
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未来,福建省高考录取将不再是“唯分数论”。方案指出,在高校招生录取方面,将建立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机制。所谓的“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其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还涉及2项改革(详见下文)。
招生投档录取模式方面,本科院校艺术类招生继续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2017年起,使用统一高考成绩录取的专科高职院校的招生,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待条件成熟时,减少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批次。
3
学业水平考试怎么考?
全科会考,分合格性、等级性考试
此前,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的是文理学生“反向”考,即文科学生考理、化、生、信息技术4门,理科学生考史、地、政、信息技术4门。改革后,福建高考不再分文理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实行“全科会考”。即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14门科目均列入考试范围。
与此同时,“全科会考”还分为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须参加所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毕业依据,同一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为考生自主选择3门的范围,设置等级性考试,同一科目提供1次考试机会,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据悉,2017年秋季,福建省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018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面实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此外,福建省还将在全国率先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2017年秋季,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将开始实行学业水平考试。
4
综合素质如何考查?
由学校组织实施,注重全面发展
根据方案中提出的“两依据一参考”,今后,福建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其最终被高校录取的一大参考。在2016年秋季,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7年起,将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据了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要求写实记录,要求严谨、规范、公开。普通高中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中职学校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等。
据悉,这种有“依据”、有“参考”的做法在其他类型的考试中也得到推广。
2017年实行全省统一中考
此前,福建省中考中招实行各设区市自主命题,没有统一的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方案提出,为提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从2017年起,全省语文、数学和英语等科目实行中考统考。
其中,2017年起,省一级达标高中或县(市区)一中等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不低于50%。2017年省教育厅制定出台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当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0年,这届学生初三,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到2020年,将全面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中考中招制度。
分类考试将成
高职招生主渠道
方案中还透露,今后,福建省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将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对分开,将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
2017年起,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将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20年起,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专科高职院校,需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考核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同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报考专科高职院校,需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文化素质考核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地方性加分项目
后年起全部取消
今后,高考加分项目也将得到规范。方案中透露,今后将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此前的2015年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三好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者5项全国性加分,以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填报省内高校部分农林类专业加分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起取消我省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
同时,增加农村、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学生上重点本科高校比例。今后,将实施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面向我省农村单独招生计划,拓宽农村、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学生就读重点高校升学渠道。继续实施省属本科一批高校面向我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
(记者 刘宇瀚)
相关新闻
东快讯(记者 齐榕 徐昕昀)
昨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正式发布了《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至此,继多省陆续公布高考方案之后,福建版高考改革方案也尘埃落地。我省将在2018年启动高考改革,2021年起,高考科目由目前的3+文综/理综的“套餐”,变成了考生自主选择性更大的“3+3”的“自助餐”。业内表示,这次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改革。一起来看看,此次改革有哪些变化与你相关。
改革一
“3+文综/理综”变身“3+3”且不分文理科
据了解,2021年起,我省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
省教育厅表示,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实践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考查,加强中职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与基本实践操作能力考查。探索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2016年起,统一高考使用国家卷。
改革二
录取看成绩还看选考科目和综合素质
我省将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评价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机制。2018年6月底前,招生高校要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按专业提出对考生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我省将改革完善高校人才选拔制度。高校要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增加学生选择权的高度,统筹考虑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培养需求等,改革学科专业设置,研究制定不同学科门类或专业(类)的录取要求。
2018年6月底前,我省将向社会公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21年起,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改革三
高中生14门学业水平考试要合格
据介绍,我省将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14门科目均列入考试范围,实行全面考核,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14门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同一科目设提供2次考试机会。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还设等级性考试,同一科目提供1次考试机会。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须参加所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毕业依据。学生可根据兴趣、特长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在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选考3门,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
2016年,省教育厅将制定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2017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018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面实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同时,我省还将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学业水平考试为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3门科目,同一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须参加所学专业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毕业依据。
省教育厅表示,2017年8月底前,省教育厅制定出台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2017年秋季,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考试。
改革四
建立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省教育厅表示,我省将建立完善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普通高中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等。中职学校评价注重考察学生公民素养与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专业学习成果以及职业创新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评价程序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录入系统、形成档案等。
省教育厅表示,2016年将制定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后公布。2016年秋季,在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7年秋季,全省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17年8月底前,省教育厅制定出台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2017年秋季,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开始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改革五高职院校实行分类考试
据了解,我省将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2020年起,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专业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考试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2020年起,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报考专科高职院校,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文化素质考核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17年起,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2016年,省教育厅制定出台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实施办法。2018年,省教育厅制定出台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测试实施办法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技能测试实施办法。2020年起,实施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改革六
2018年起取消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
省教育厅表示,2015年起,我省已经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者等5项全国性加分项目,以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填报省内高校部分农林类专业加分2项地方小加分项目。2018年起,将取消我省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
此外,我省将聘请社会监督员参加学校招生录取过程的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健全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全面实施招生问责制,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我省还将进一步规范高校自主招生、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管理,严控招生规模,强化考生报考资格审核、公示和监督。
改革七
逐步推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模式
据介绍,我省将改进高校招生投档录取模式,逐步推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改革,增加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
择权。本科院校艺术类招生继续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
2017年起,使用统一高考成绩录取的专科高职院校的招生,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的录取。待条件成熟时,减少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批次。
改革八
2017年起中考全省统一实施
我省将改革完善高中招生办法。2017年起,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由省里统一组织实施。省一级达标高中或县(市、区)一中等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不少于50%。2017年,省教育厅制定出台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当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0年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生招生考试制度。
改革九
增加农村孩子上重点本科人数
我省将实施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面向我省农村单独招生计划,拓宽农村、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学生就读重点高校升学渠道。实施省属本科一批高校面向我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招收农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确保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本一批录取比例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改革十
小升初单校划片对口或多校划片派位
在义务教育方面,我省将完善中小学招生入学办法,实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小学按常住人口合理确定招生范围,初中学校通过单校划片对口直升或多校划片随机派位等方式,组织入学。
权威人士解读福建高考改革焦点
□东快记者齐榕徐昕昀
备受关注的闽版高考改革方案终于尘埃落定,这样的改革方案对我省考生会有什么影响?我省高考改革何时启动?改革将如何进行?东南快报(微博)记者通过采访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教育专家、业内等各方面权威人士,全方位解读高考改革的各大焦点。
焦点一:缘何进行改革?
业内称,此次我省进行的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改革。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改革呢?
省教育厅厅长黄红武表示,这次的改革方案有五大任务17条措施。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改革。
从大背景而言,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各地先后出台本地区改革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天津、北京、青海、上海、江苏、浙江、海南、西藏、宁夏、广西、广东、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河北、山东、湖南、贵州、江西、吉林、山西、重庆等若干个省区市的高考改革方案出炉。
我省在2014年底就开始启动《实施方案》的研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批示,李红副省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省教育厅也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开展6个专题调研,并赴上海、浙江等省市考察。同时,我省还先后召开多场座谈会,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并听取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最终,我省《实施方案》经过省政府批准后上报教育部,现已备案通过。
焦点二:改革将带来何种变革?
据省教育厅厅长黄红武介绍,闽版的方案整体设计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层次、各类别的考试招生制度。
“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建立完善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扭转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增强素质教育导向。”省教育厅的相关人士表示,建立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制度,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该人士还表示,改革高考录取评价方式,普通高校录取依据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即“两依据、一参考”,这样的做法,解决了“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改进高校招生录取模式,逐步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模式的改革,增加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改革中考中招制度,中考由省里统一组织实施,提高了中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建立全省统一的初中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焦点三:缘何进行普高学业水平考试?
“为什么要实施普高学业水平考试呢?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全面发展,避免严重偏科。其次进一步增加学生选择空间,促进学生学会选择、规划人生、扬长避短。再次,为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提供服务,促进高中、大学人才培养的衔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又用于高校招生录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省教育厅相关人士表示。
同时,业内人士也表示,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才需求也升格为多样化的需求,因此也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焦点四:合格性考试14门是否增负?
此前,外省有声音提出,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过多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对此,教育业内的相关人士说,我省提出将语数外等14门科目均列入考试范围,实行全面考核,虽然科目达到14门,但这14门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对于合格性考试而言,既然是合格性考试,难度不会太高,一般合格率比较高。即便有小部分学生不合格,同一科目也有2次考试机会,这样这部分学生还有一次补考的机会。
在考试时间方面,省教育厅
相关处室人士也透露,14门考试科目不会一次性同时进行考试,因此不会一下子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虽然目前具体的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尚未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将分别在3个学年中分次考试。例如,第一学年考音乐、美术、通用技术等,第二学年考其他科目,再到第三学年再考剩余的科目。具体如何考,还要等具体的方案出台之后才能确定。
同时,教育界业内人士也表示,这样的做法不会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对比之前的内容,学生的必修模块和内容反而减少了,而且考试范围和内容也将更合理,更注重能力的考察。
焦点五:6选3的等级性考试如何影响学生?
据了解,此前,我省的高考科目为3+文综/理综,也就是社会俗称的考生选择文科还是理科的套餐。新的改革方案提出,今后的考试中,还将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选择选考3门,成绩作为高校招生的依据。相比之下,社会各界更愿意把这种模式称为“自助餐”。从“套餐”到“自助餐”,仅仅是学生选择的改变吗?
“事实上,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选择改变,而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尊重。”教育部门的一位业内人士说,“学生在新的制度下完全可以做到自由选择,扬长避短,学其所好,考其所长。考自己愿意的学科和方向。”据介绍,例如以前文理分科,学生如果选择了理科方向,只能选择物理化学生物,文科方向的学生只能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新的制度下,喜欢生物的学生可以选择生物加其他两门。如果他的化学不太好,这样可以避开短处,选考比较好的其他两门。
那么等级制将如何进行考核呢?昨日,教育厅没有给出明确的表态,不过省教育厅表示,更具体的细则需要等到2018年才见分晓。
“按照外省的做法,等级制应该也不是简单的‘A、B、C、D、E’五等,可以理解为‘A、B、C、D、E’五等若干级,在五等中,为了提高区分度,还将进行细分,在作为录取参考时,还将把等级折算成分数纳入高考总成绩中。这样也以便于高校录取。像目前浙江和上海就分了非常多等级。”一位教育界人士猜测,“另外,为了便于学生提早选择,考试的时间可能安排在每年的统一高考前,时间有可能是4月。”
从目前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方案来看,上海实行的是5等11级,浙江实行的是5等21级。其中,浙江的等级被称为最复杂的“等级赋分”。
同样,在2018年6月底前,招生高校也会按专业公布具体的选考科目要求,例如化学专业会提出其中一门选考科目是化学等等。
焦点六: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保证真实公平
根据新的方案,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高校录取的一个参考。那么综合素质评价到底是什么样的?
“综合素质评价其实更像一份考生学习记录的电子档案,体现出来的不单是考生的分数,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人。”教育界人士说。
那么如何才能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用呢?据介绍,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普通高中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负责实施。
省教育厅表示,为了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用,我省要求学校严格落实“写实记录”,推进评价内容具体化,评价程序规范化、评价管理电子化、评价监督制度化,建立公示与举报、申诉与符合、诚信与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综合素质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高校提出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按照规定,评价的内容必须可考察、可记录、可比较,必须是“写实记录”,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校3年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做得怎样,都将被记录下来。
“就好比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有他获得了某某奖项,这不是简单的记录,还必须有经过公示的各类佐证。原则上,只要不涉及隐私均应该公示后方可记录。”一位教育界人士介绍。同时,评价还必须做到电子化,注重修改的程序。一经录入不能修改,修改必须报批并记录痕迹。
相关链接
我省高考改革进程
据了解,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2015年启动,目标是到2021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机制。一起来看看哪些进程和你息息相关。
2016年: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6年秋季,在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
2017年: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17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职学校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考试。
2017年:全省统一组织实施中考,启动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当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0年,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生招生考试制度。
2018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面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2020年:实施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2021年: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