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有情 

          1

       有人说,乡愁是一张旧船票;有人说,乡愁是故乡香甜的米香……而我的乡愁则是一片落叶。

       在我的书柜里,几乎每本书中都有一片金黄色的银杏叶,这些叶子来自我的家乡——贵州黔北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古村落。

       偶尔翻看报纸,一条新闻吸引了我。《山村办起幼儿园 打工父母笑开颜》,讲的正是我家乡发生的新鲜事。城市幼儿园大家司空见惯,乡场尤其是僻远乡村有幼儿园实属稀罕。省报一个记者深入基层到我老家采访扶贫工作,认为扶贫先扶智,这是一个好典型,便即兴采写了这篇新闻。

        2

       一个电话打回老家,我的同学——现任老家村主任的张松向我讲述了新闻背后的故事。

       2015年,贵州省黔北某边远山村。

       深秋时节,长在贵州黔北大山深处某村委会办公楼前的一排银杏树尤其引人注目,满树的银杏叶泛着金黄,在风中飞舞,不时有几片心形的树叶落到地上,一片一片,铺满小道,黄金小道由此得名。

        此刻,村委会张主任站在窗前,欣赏窗外风景。正巧一片银杏叶随风飘来,张主任立即伸手抓住,定睛一看,好一片心形的叶子。正在这时,门外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张主任,在吗?”

       “在的!”

       张主任拉开门,登门拜访的是镇中学刚退休的王老师。

       “王老师,回老家来啦?”

       “是呀!来向你汇报个事。”

       “什么事?坐下来,慢慢说。”

        张主任给王老师泡了杯绿茶,俩人便聊了起来。

       “张主任,我有个打算:我现在退休了,联络了另外三个老师,想在村里办所幼儿园,让村里的留守儿童也像城里的小孩那样享受学前教育!”王老师有些迫不及待,一开口便道明来意。

       “村里办幼儿园,这可是件新鲜事呀!几十年来,村里的小孩都是满7岁才进小学,从来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张主任感慨地说。

       是的,在贵州黔北大山深处的乡村,小孩一般都是七岁才上小学,七岁前都是在田间地头玩泥巴耍,或者跟着大人到处跑。现在,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了,只有跟着爷爷奶奶待在家里。

       “我们不能让村里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城里的孩子能进幼儿园、学前班,为什么村里的小孩就没机会进!”王老师激动地说。

       “是呀!前两天我到村小去时,就发现有十多个四五岁的小孩趴在学校教室窗前听课,看来办个幼儿园很有必要。”张主任点了点头说。

       “我作了初步调查,村里3岁至7岁的小孩有150多个,我和刚退休的三位老师商量了,马上筹备办个幼儿园,我们三个老师有退休工资,大家同意义务教学,村里有个废弃的砖瓦厂,我们想凑点钱维修一下,作为校舍,就等你表态了!”

       “好,我支持!这是个好事,正好明天要开村委会,我在会上提出来,争取大家同意。”

       “好!”

       “好!”

       俩人高兴地端起茶杯碰了一下,然后开心地笑了。

       此刻,灿烂的阳光从窗外飘洒进来,洒在王老师满头银发上。窗外,风舞动着叶片,在秋阳下蹁跹。

       3

       打开微信,看到一个视频。远在浙江省温州市打工的某建筑工地,午餐间隙。几位老家的年轻人在抢着看手机微信里的视频。我也好奇地点开,屏幕上是民工小张5岁的小儿子在千里之外的老家银杏幼儿园朗诵唐诗,小张随即点赞留言。

        4

       从书里拿出一片用作书签的银杏叶仔细端详,我的思绪又飞向遥远的家乡。小时候,最喜欢到村里的那片银杏林去玩。银杏成熟的时候,还可以捡到银杏果(我们当地叫白果),拿回家烤熟了吃,香极了。银杏叶晾干了可以做书签,书签上还可以写字。

       长大了,每次回家,只要远远地看到那片古银杏林,就知道日夜思恋的老家到了!

       小小的一片落叶,从乡村陪伴我到城市;陪伴我走过一个又一个季节。今天,关于故乡的新闻又一次触动了我敏感的神经。家乡有了幼儿园,这在我们曾经生活的年代是不可思议的事。三位退休老师的义举,让我油然而生敬意。叶落归根,反哺故土,新闻折射出三位退休老师的高尚情怀。

       手捧叶片,看着看着,叶片里竟然浮现出王老师的笑容。枕着一片银杏睡去,梦中,我看见数不清的的银杏叶片在空中旋转,随后幻化为一座金色的彩虹,美美地出现在家乡的山岗。转眼间,彩虹又变成王老师的背,背上一个小孩开心地笑着,笑声久久响彻在故乡的黄金小道上……

                                                                  (作者:李勇,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文联)